等秦淮茹离开,贾张氏说:“东旭啊,等你以后结婚了,会不会只对你媳妇好,对我这个老妈不会像以前那样好了?”

“妈,怎么可能呢,你可是我妈,把我养大不容易。等淮茹进门了,咱们家就多了一个关心你的人,是好事儿呀。”

“东旭,这可是你说的,可不能说话不算话。”

“放心吧,肯定说话算话。”

“嗯,那就好。就是吧,她是农村人,嫁进来没有工作,你要更加辛苦了。”

“妈,不过是增加一个人,没什么的。”

想起秦淮茹的长相,贾东旭心里火热,辛苦一些算什么!

贾张氏想到了什么,忽然笑道:“没有工作其实也没什么,等她嫁进来了,她在农村的土地还能产粮,每年都能分到些粮食,这样,咱家就不缺粮食了。而且,以后家务也有人做了。”

“是呀,妈你年纪大了,等淮茹进门了,您就不用辛苦了。”

贾张氏听后,一脸的得意。

195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户口登记条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户口制度都存在着。

从此,户口对华夏人来说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尊贵与卑微。

事实上,刚开始,贾张氏和秦淮茹是有机会登记成城市户口,可是自已给放弃了,贾张氏舍不得土地产的粮食。

而在1956年,实行购粮凭票之后,想成城市户口就非常困难,更别提1958年开始的那场运动,一直持续到62年。

所以,贾张氏和秦淮茹才一直无法成为城市户口。

而这,也成了贾东旭早亡的导火索!

原因嘛,自然是贾东旭一个人的定量养3个人,不对,应该是3个半人,小当已经出生,也需要吃粮了。

任贾东旭再能耐,这也是逼死他自已的节奏啊!

天天吃不饱,自然要头昏眼花了。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还真是他老妈害死了他,自已是农村户口要儿子养,还给儿子娶了个农村人。

真真是不死何为!

相亲成功,在秦淮茹走后,贾东旭可是收获了一大波祝福和羡慕。

接下来三天内,贾东旭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聘礼,人民币10万元,并买了一台缝纫机,只等时间到了,就把美人娶回家,传宗接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