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伯宁绕过桌案,坚持道:“我送你。”

韩兢没有再推拒。

二人出了青竹殿,伴风同行。

他们皆不是多话之人,一路行来,只静听风语虫言,话音却是寥寥。

韩兢:“我一路走来,看这一山花朵,有些颓靡。”

常伯宁正走过一丛玉兰树下,仰头观视,语带惆怅:“过去两年,我无心照料。委屈它们了。”

“一切都过去了。”韩兢道,“来年春日,风陵山定然花开遍山。”

常伯宁突然问:“那时,你还会来吗?”

韩兢:“端容君忘了?我不走回头路。”

言罢,他停下脚步,面对近在咫尺的山门,道:“到这里就好,不必送了。更深露重,端容君多加衣物,切切保重。”

常伯宁也不再往前,只点一点头,目送他缓步走出殿门。

那名守山弟子仍在,见韩兢出山,不由惊讶:“您怎么就出来了?”

……他以为,这人等待这许久,定要与端容君畅谈夤夜,抵足而眠才罢。

韩兢:“该见过的人已见过,自然要走。”

守山弟子看他不卑不亢,气质清逸,不像是那些想刻意巴结端容君的道人,自是对他有些好感,难免替他感觉不值:“加上从青竹殿一来一回的路,您进山还不到一刻钟呢。”

韩兢:“一刻钟了吗?”他以为足有一生之久。

守山弟子也不好去管他人事,只是莫名有些替这名道友懊丧。

然而,直到他的身影彻底消匿在月色中,守山弟子才发现,自己竟是连他的名姓也不知道,更平白添了几分怅然。

高岭之上,常伯宁负手而立,静望着韩兢离去的背影。

天上止一轮明镜高悬,常伯宁不必忌光,摘去了遮眼的薄纱,是而天地一片澄明。

月明,人影,两婆娑。

常伯宁虽是有些懵懂,但他不至于全然的愚惑。

至少如故说过的话,常伯宁向来是放在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