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尸身虽说被封在风水大穴上,受地气温养,也不至于会如此鲜活,像是昨日刚下葬的一般。

于是,常伯宁在一番精心搜索过后,从七具婴尸的天灵盖内,缓缓拔出了七根细如牛毛的空心银针,宛如花蚊子用来吸血的喙管!

——梅花镇的地气,竟然借由那七处风水宝地打下的灵穴,被无声无息地抽了个一干二净!

若是把梅花镇比作一个人,现在便只剩下了骨骼和箍在上面的皮和肉,精气全无。

十六年的光阴,那幕后之人孜孜不倦地把梅花镇抽成了一座行尸走肉。

地气流失,表面看来,并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梅花镇百姓依然安居,毫无觉察。

然而,地气透支,天长日久,此地便再难保平安,不再受天道庇佑。

若是再这般竭泽而渔,梅花镇早晚会遭受远甚于十六年前的天灾,彻底毁于一旦!

……在有人旷日持久地窃取着梅花镇的地气的同时,这片土地上还能长出蒋神仙这种靠自学成才,便能稍稍摸到天道边缘、得窥几分天机的人,足见当年这里是怎样一处宝地。

对此,封如故并不觉得多么惊讶。

几日来,封如故除了翻阅了一些不正经的书,倒也做了些正事。

他手上正是一本县志,记录了梅花镇以往种种事情。

此地临水,从三百年前便人烟稠密,因为天然的水道密集,是以成了一处交通要塞,慢慢建起了一座座的城与市。

当年,这里地气兴旺,本该是适宜修炼的,但于修道者而言,无论是修道还是修魔,选择洞府,一要看天灵地气,二也要清净远人。

修炼之地有太多人间烟火的话,难免叫人心绪杂乱,芜杂丛生。

“热热闹闹的梅花镇,用来做修炼之地,实在是差了些。”

封如故拿指节轻叩着县志封皮,秀丽的眉峰微皱着。

他正经起来,自有另一段光彩:“……县志上记载得明明白白,本县辖内,包括梅花镇在内的六个镇,曾有八座道庙,五座佛庙。现今存续下来的则有三座道庙,两座佛庙,各受香火,却都不在梅花镇中。”

……从十六年前那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灾难过后,梅花镇人便不怎么信神佛了。

如一注视着封如故,道:“再没有比这里更方便盗取地气的地方了。”

没有道庙佛庙,意味着来来往往的道佛两家弟子不会在此地落脚,而会选择去各家庙中安歇,不会有机会注意梅花镇的异常。

既是如此,梅花镇的秘密,便能更加长久留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