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山回到A市后,就仿佛从那森山老林的悠闲状态,再次回到了现实的世界。

白敛的戏份基本拍的差不多了,被金漪安排着参加宣传,剧组没名气,他也是个纯粹的新人,除了殷商大大的IP撑起了整部剧的宣传,他们能够参加的活动勉强只算B级,但该跑的还是要跑。

这种抛头露面的工作自然不需要制片人出面,周尧再次彻底消失在白敛的视野里,这才发现周尧如果不找他,他根本没有机会靠近他。

摇摇晃晃的心脏又渐渐地平静了下来,白敛甚至有种感觉,下一次心口再动起来的时候,大概会远超他想象的剧烈。

而周尧则开始忙碌后期的事情。

网改剧最难得一个坎儿是改编,如何将三百多万字的内容压缩在有限的时间里,很多编剧对此都一筹莫展,很不愿意接点点家的长篇小说。但这一关有周尧一手操持,再没谁比作者更熟悉自己的小说,也更爱自己的小说。

这一路下来,周尧认为自己已经尽力做到最好了。

除此以外,网改剧第二个难关就是后期。

周尧回来那会儿,电视都已经普遍用上了裸眼3D的技术,电影院更是让观众身临其境,各种新媒体的联动合作更是百花齐开,在网上看春节档电影不再是老百姓茶前饭后的闲聊,早就已经成了现实。

这也是为什么周尧并不是特别在乎上星的原因,上星是在各大卫视播放,他的小说整体世界观并不太符合央爸的喜好,能上固然好,不能上网络平台也是一个很大的渠道。

因而就在华国人都觉得网络平台代表的都是低质量的影视剧时,周尧却将品质放在第一位,对后期的强调力度更是不予余力。

因而周尧在从雪山回来的的一个月时间里,几乎很少去公司,不是在家里修改剧本写一下小说,就是在后期公司盯着后期的进度。

“媒动动画特效公司”是A市比较大的一家公司,公司的业务是做影视特效,在圈里有些名气,价格当然也不便宜。

做特效后期是一件很麻烦,特别消耗人工和时间的工作,公司里有上百名员工负责每天重复的P图,一帧帧的将不必要的道具P掉,又一帧帧地加上特效效果,在这个时代,特效还停留在人工操作的程度,缺少足够智能的软件,所以做的很辛苦。

但就算他们公司拿出了十二分的功夫应对周尧的挑剔,周尧还是不够满足,甚至有冲动去找国外的团队制作。

但最后,金钱拉住了他的脚步,国外的团队他买不起。

可就算清楚知道现实的技术,妥协是不可能的,周尧有自己的底线,如果后期做不好,他情愿推迟上架。

媒动公司为“神说”安排了一个三十三个人的团队,有男有女,但大多年轻,每天上班就打开电脑,顶着额头和鼻尖的油光,埋首在电脑屏幕前。

周尧这个时候就会和这个后期团队的小领导在一起喝茶,随便聊一聊,但凡工作有什么进度,都会在周尧的眼前先过一遍,不行的马上就改。特效公司的人烦死周尧了,简直就是那种传说中最刁钻的甲方。

小领导这边对着周尧皮笑肉不笑,那边抱着大老板的腿哭诉,他好烦,他要求好多,他太苛刻了,我的组员都快疯了。

大老板摸着小领导的脑袋说,乖,他给钱给的多。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