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轮胎翻新的业务现在也不景气,以前计划经济那会儿有计划性报废的概念,轮胎使用超过多少公里要报废;磨损到何种程度的要翻新。

那会儿翻新的订单根本接不完,可现在不一样了,市场经济下谁知道县里有个轮胎制修厂?”

陈勇大倒苦水,“就算真想翻修轮胎,又有几个人会来这里?”

“基本上现在制修厂这里业务主要是这三块,路子基本上全都走死了。”

“嗯。”周庆元一根烟抽完,把烟蒂在烟灰缸里摁死,“你是动过脑筋的,问题分析的很到位,市场化以后我们之前那套法子全都不灵了。”

又点上一根烟,周庆元揉了揉发胀的眼睛,“你是县里任命的制修厂一把手,也别光会甩问题,说说,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吧?”

这一句话说到了陈勇的痛处,让他有如临大敌的感觉。

这话怎么听都像是领导在考验自己。

眼前的周庆元是县里分管工业的副县长,是自己的顶头上司,这家伙风评倒是还行。

不过他有个特点,就是喜欢突击检查,提前不通知,直接乔装下来检查工作,有时候还会跟些老百姓、工人交谈一下了解情况。

陈勇正是知道周副县长有这么个习惯,这段时间才自己带头值班,丝毫没敢懈怠。

想到这里陈勇不可察觉的松了口气,估计今天要是自己不在场,明天县里就会下通报了。

不过虽然靠班这一关过了,眼下周庆元甩出的问题又该如何应答呢?

轮胎制修厂这些年了,很多问题已经是积重难返,如果比作人的话,现在的制修厂就像个耄耋之年的老人,如何才能在风雨飘摇的市场中立住脚呢?

可要说厂子大改,主体业务悉数更换这事儿根本也不现实。

现有的坛坛罐罐全部砸烂直接推倒重建,这需要县里下多大的决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