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爸:“儿子,这个层次的医生全国上下也找不出几个,六十以下的估计就这一个。你确定学医来得及?”

糖糕整个人都灰暗了:“我上了四年大学,当了三年兵,最后自己爹妈还得靠救命恩人来养活,真够没用。”

唐爸沉默一下,拍拍儿子,说:“那就好好给救命恩人喂猪放羊放牛,倌也不是谁都能当的。”

糖糕想了想,又振作起来了,站起身往外走:“好吧,我去当羊倌了,一定要把救命恩人的羊喂得肥肥壮壮的!”

唐爸看着儿子塌下去的双肩,叹口气,心里难受极了。

糖糕来的时候是开着他爸他妈买给表弟的小型卡车过来的,家里能带上的就都带上了,最多的就是书。

宋希家里书也不少,还有好些线装书。尤其是养父珍藏的医书,甚至还有孤本珍本。书籍要养护,宋希没这个耐心,就一股脑扔给了专业人士。每天太阳好的时候唐叔叔唐阿姨就会晒书,那小心翼翼的劲头,就跟伺候小儿子似的。宋希的书保存的还不错,书柜里有干燥剂防潮,有药包防蛀,就是长久不见天日有一种闷久了的旧纸味儿。每次唐叔叔晒到珍本孤本的时候都是一脸肉痛,恨不得抓着宋希揍上几巴掌才好。

宋希可没空看人晒书,外面地里开春种下的土豆可以收了。四月底种的土豆,地膜加中棚,五月底天气彻底暖起来以后就把中棚撤掉了,原本九十来天就能成熟的土豆长到八月中旬才能收获。虽说生长期拉长了一些,产量却很不错,土豆个头都很大,即使收得很不干净,入库的亩产也有四千两百多斤。

宋希感慨:“土豆地瓜产量最高,只要肥跟得上,亩产四五千斤不是问题。可是这两样东西都不适合当主食,放不住,吃多了还烧心。而且老天也不配合,南方雨水太多不好种,北方温度又太低,一年只能种一茬,大多农户更愿意种一些放得住的粮食作物。”

穆允峥沉默着叹了一口气。

宋希说:“仓库里还有前些日子收的温室土豆和地瓜,一半拿去做粉条,剩下给养老院送一些,沈越那里送一些,家里就不留了。大地里种的更好吃一些,就留着家里吃,怎么样?”

询问的语气让穆长官瞬间抖擞起来,当即点了头:“明天我去做粉条,你给养老院和沈越送东西?”

宋希点点头,看一眼门口,说:“糖糕看家。”

穆允峥赞同:“他要喂猪,家里离不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