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是收获的季节。

姜莱最近更是收获多多, 老房子卖掉以后, 他一直寄居在沈家。

前天, 在隔壁一条弄堂, 他买下一座两层的小楼, 带三十平米的小院, 房屋一楼占地面积一百八十平。

后天开始,新房子要简单翻修一下,哥说了, 住进去之前,一定要翻修一次。

未来是要住很久的,房子越结实越牢靠些更好。

院子内,已经堆了不少砖头,要加盖一层。

地基是打的结实, 都是三层楼的地基, 不用担心。加高一层房子,他还要学哥家里一样,有些地方需要改造。

学哥一样,塞点钱给官员,房契改成三层。

沈母在家中和儿媳聊天,说到姜莱, 这小子现在和自家很亲,她也开始操心起他的婚事。

等房子弄好,就要开始找人给他相看。

老高一家消失以后,房子就这么空了下来, 后来有人住了进啦。沈清和几次探查,知道不是特务,当初高家的房契他都收了起来。

现在住进来的人,是一位官员的姐姐家。官员的姐夫做了一点小生意 ,她姐姐也经营着一家颇有名气的旗袍店。请的大师傅,手艺精湛,不少名媛贵妇,都是她的旗袍店的客人。

昨天,官员的姐姐林秋芳,和她家隔壁的邻居说,旗袍店缺人手,想招几位打杂和学徒。

出门倒垃圾的曲彩霞听的真真的,很想去,不过她和隔壁的宋太太没有什么往来,也不好意思说。

她知道这条宽阔的弄堂,和一般的弄堂不一样,她们这住的邻居都是有钱人,不像她家是捡漏。误打误撞住进来的。

除了对面的许家人没有瞧不起自家,大部分邻居都是瞧不起自家的。

住在这里也好,自家改善一次生活,吃点肉,也不会引起邻居们的注意。这里每顿做饭时,外面都飘散着肉香味,鱼香味,根本不知道是谁家在做肉鱼。

自家一个星期必会改善一次生活。

动了心思的曲彩霞,想着自己出去找家裁缝铺或者服装店找份工作,来了沪海两年多,她会基本的沪海话,简单聊天是没有问题。

吃完早饭,送走家里上班的和上学的,和婆婆说了一声,她一个人去到街上找工作。

街道上有传统的旗袍店,也有新式的洋服店,也有华西合并的时装店,既做旗袍又做洋服。

还有什么专卖衣服不做衣服的时装店。

她还是倾向于去那种口碑很好的服装店,既能做洋服又能做旗袍,当然那些师傅的手艺要足够好,她想学手艺,以后不再店里干了,也能回家自己接生意做。

每间店,她都走进去看看,问问。也悄悄的看看衣服的针脚,别的不懂,可是针脚细密还有一些简单的缝制技术,她还是能看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