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个彻头彻尾的恶魔,没有人性,没有良心,残忍嗜血,慢慢地,“他”甚至妄图控制她,主导她的意识,操纵着她去炸伤无辜的孩子,砍死罪不至死的成年人。

是的,她抗争了,她尽自己所能把公交车上的伤亡降到最小,她企图给死者家里的孩子一个体面的死法和安详的尸体,可她也妥协了,她无法遏制心里的愤怒,对冷漠自私的世人的愤怒,对不负责任的前夫的愤怒。

导致她一次又一次地被“他”控制,交出自己身体的主控权。

直到……

直到……

她终于再也无法承受心里的冲突,决定用最决绝的方法,去反抗那个“恶魔”一次。

她赢了。

ps

关于多重人格,其实这只是个小说,现实生活中是没那么有戏剧色彩的东西的。

而以上姜小呆的理解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我知道目前还有很多争议,但是我更倾向于相信,这是一种出于人们在面对压力源时候的启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出于自身性格缺陷而产生的妄想,就像是一种另类的战或逃反应。

在1980年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中,把多重人格界定为“在个体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特的人格,每一个人格在一特定时间占统治地位。这些人格彼此之间是独立的、自主的,并作为一个完整的自我而存在”。

我个人并不相信这种说法,我想也许这些人格彼此之间看上去确实是毫无联系而独立自主的,就像是一个身体里住进了两个灵魂一样,可是这其中必定有一个是虚假的,它因为某种原因发源于主体人格,是其病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人格分裂的另一种叫法是“解离性认同疾患”有理论说,儿童患者的存在表示着并非是出于患者的想象。但是我怀疑儿童患者患病的成因是否一定和成人患者相一致。

有对这方面了解比较多的同学,欢迎讨论。

第三十章 黑岚 一

“停!停!停!”留胡子导演挥着手冲了过去,倒在地上的男人脸色煞白,冷汗从额头上往下淌。工作人员们围拢过去,有人尖叫,有人打120,一塌糊涂。

舒久靠在一边的椅子背上,眨巴眨巴眼睛,撇撇嘴:“不是吧,这样也可以?”

这是一部正在拍摄中的警匪刑侦片,倒在地上的那位帅哥就是片子里第一大反派,“月下盟”的盟主,颇有诗情画意的黑社会组织名称,纤秀的面容冷峻的气质,带着点淡淡的忧郁和疏离做坏事,反正是这是部商业片,而“盟主”就是为了锁定住女性观众群的。

舒久就是剧中那个传说中俊朗不凡的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