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试卷是众人公认最好的一份,见解犀利独到,语言严谨流畅,洋洋洒洒千余字文,如行云流水令人咋舌,连太子听了都不住点头赞誉……故而读卷官读得十分认真,盼望圣上垂青惜才。

谁知读到一半,方才还闭目假寐的皇帝悠悠睁开了眼,开口道:“呈上来给朕瞧瞧。”

读卷官以为皇上是被此贡生的才学打动,忙起身,将糊了名的卷子双手奉上,再经由贴身老太监的手转呈给皇上。老太监将拂尘插在腰带中,双手捧着卷子跪拜,以身为案,展开字迹飘逸的卷子以供皇上观看。

朱文礼站在皇上身后,垂眼就看到了这份气势磅礴的时务策文章,心中一动。

这样干净漂亮的行楷他只见过两次,但每一次都印象极为深刻……除了她,谁还能写出这般飘逸的字、做出这样针砭时弊的文章?

但这个时候锋芒毕露,或许并非好事。

朱文礼不动声色地观摩天子神色,在心中暗自为姜颜捏了把汗。

皇帝不露喜怒,虚着眼扫视卷面字迹,继而用带着浑浊苍老的嗓音道:“此卷不可,下了。”

这份卷子无论文笔还是见识皆属一流,可不知为何,一向不问红尘俗世的皇上此番竟是一锤定音、说撤就撤!

“这……”读卷官和大学士们皆有些为难,下意识看了太子一眼。

朱文礼忙向前一步出列,行礼道:“父皇,栋梁之才乃国之命脉,您还是看看别的卷子再决定裁撤与否罢!”

翰林学士紧跟出列,斟酌着问道:“陛下,臣愚钝,不知这份答卷有何不妥之处?还请陛下明示。放榜之日,微臣也好给士子们一个交代。”

众官皆附议。

皇上只是沙沙转动手中的文玩核桃,歪着的脑袋不可抑制地轻轻抖动,似有偏瘫之兆。

日头高升,阳光小心翼翼地从殿外斜斜照入,却依旧驱散不了殿内千年如一日的阴寒。不知等了多久,只知道殿外石阶上的鸟雀来了又走,光影悄然变化,众人额上都渗出了细密的冷汗,才听见歪在龙椅中的皇帝重重一咳,胸腔中发出‘嗬嗬’的杂音,极慢极慢道:“答卷之人身份不妥。”

闻言,众官皆是不解,殿内一时响起窃窃的议论声。

只有朱文礼猜到:父皇定是认出了姜颜的字迹,刻意打压。毕竟于他看来,姜颜再有本事,大明的状元也不能是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