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她问心无愧,可现在一旦掺入了私人感情,她就觉得心存愧疚了。说到底,杨奕也是为了她把她们遣散出宫,以她的立场,她本该乐见其成的,可人心到底是复杂的,她反倒觉得在这事上自己理亏,把她们原本的人生轨迹都彻底改变了。虽说,她们出宫未必就过得不好,可当促成这种变化的人是她自己时,她又难以释怀了。

明明起初把她弄进宫来的人是杨奕,遣散后宫的人也是杨奕,要怪也该怪他,可她就是控制不了情感上的自我责难。

只是,去内阁议事的时候,魏云清面上没有显露分毫。

她有些好奇杨奕如今处理政事的手段如何了,想要亲眼看看,本没有再度插手政务的打算。

不过内阁的几位就不这么认为了。对于魏云清离宫后杨奕的表现,他们是相当满意的,就等着他因看不到魏云清而淡下对她的感情,早日为皇家生下一个继承人呢。谁知道他接下来就遣散后宫,摆明了要等皇后回来独宠她一个。他们劝了劝了,一点儿用都没有,无奈之下也只能接受了。本想着如今杨奕已能自己处理政事,皇后不会再过来,谁知她回到上京的第二日,就与皇帝一同出现在了议事处!

内阁几位辅臣们心里腹诽得停不下来,可表面上还要对魏云清施以问候,显得其乐融融。

这一日的议事,魏云清本想着旁听就好,没想到杨奕倒是时时问她的意见。魏云清近三年前的眼界就与众不同,如今在基层走了两年多,看到听到的东西多了,处理起事情来也更容易结合实际,那意见简直就是一针见血,听得内阁几位辅臣们心惊肉跳。过去他们还觉得她的行为意见虽总胆大包天,但尚有些幼稚,如今却足以称得上是老辣了,让人很难想象她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女子。

议事结束后,杨奕跟魏云清定下了明日再见,便说自己还有些事要处理,匆匆离去了。

魏云清有些莫名地回了延禧宫,想了想决定先不理会他,收拾一番出了宫,去了女子书院。

上京女子书院做为女子书院的元老,目前已成了大梁女子们心目中的圣地。如今上京女子书院已有学生百余人,从富商家的小姐到高官之女,从总角小童到妙龄少妇,应有尽有,别的女子书院的人想要转学到这儿来,还要经过考试,通不过就别想进。书院内的氛围也是一派祥和,甭管在外头如何针对,进了书院就不得玩后宅那些阴私,要比斗就光明正大地以学业相比。

如今的女子书院,因律法一门最为繁荣发达,也被称作是律法书院,两年多的时间,魏云清在外回忆撰写的教材时不时送回来给她们,她们看得是如饥似渴,法律素养直线上升,单说理论,刑部大理寺那些官员都比不过她们,毕竟那些官员平日里还要处理公事和应酬同僚上司,哪像她们一样,只要专心研究理论就好。

因魏云清不在上京,也不好动作,如今她回了,便准备将实践一事提上日程。考虑到各位官员的心理接受度,她把注意打到了陪她出巡的刑部和大理寺官员身上,在外面她总叫他们跟她带出去学过律法的宫人们讨论争辩,他们都已经习惯了,她此刻再叫一批人过去作为顾问实习,想来他们的接受度会比留在上京的那些官员高一些。

忙着公事,魏云清就没那么容易瞎想了,除了每日议事跟杨奕见上一面,平日里杨奕不会来找她,她也觉得无所谓。

她这儿是无所谓,杨奕就烦恼了。他只想让她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他而已,可没想跟她如此生分,这叫什么事?可见她最近一直忙着,他也没辙,直到这一天,他看到了一份奏折,面上顿时笑开了花。

第二日议事时,经过杨奕提点的毛一荣耿直的对魏云清道:“娘娘,国本不固,大梁不宁……”

毛一荣吧啦吧啦引经据典说了许多,魏云清努力跟上他的节奏,等他说了最后一句话,才明白他想说什么。

最后毛一荣说的是:“请娘娘为我大梁着想,早日为我大梁诞下皇子!”

魏云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