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云笑道:“宋檀自然不配与陛下相提并论,只是若能像只猫儿狗儿一样使陛下一瞬欢愉,也是他的福分,那便也是奴婢的福分。”

皇帝摸着衣上的玉佩,这话说的舒心,宋檀只是个玩意儿,既是玩意儿,又何必太在意,太克制。

他不再追问宋檀与沈籍的事情了,却也没松口,到底要把宋檀怎么样。

撵轿停下,皇帝走进漫天神佛的大殿,邓云等在外面,招手叫来随从太监。

“你去跟宋檀说,叫他起来,先候着,陛下礼完佛要去太后那里用膳。”

宋檀接到邓云传信,便先去了慈宁宫。慈宁宫今日很热闹,有品阶的妃嫔和皇子皇女都在,乌泱泱将整个正殿都站满了。

皇帝的后宫相比先帝在时要和平的多,庄妃为皇后时宫里风气清正,趋炎附势捧高踩低的事情不敢做的太过分,后来皇后地位不稳的那几年,皇帝几乎不进后宫,大家都没有恩宠,也就没什么可争。

自皇后被废之后,宫中众人的心思又隐约有些浮动,尤其是淑妃和赵妃两位有子嗣的妃嫔——争赢了,那可就是中宫与东宫两个宝座。

众人在太后这里等着见皇帝,却只等来了一道口谕,皇帝不想召见嫔妃,叫无关的人都回去。

妃子们有些失落,太后宽慰了几句,便叫她们各自回去了,只把几个皇子皇女留下。

大公主也在其中,她依偎在太后身边,隔着许多人,看了宋檀一眼。

又等了一会儿,皇帝终于姗姗来迟,大公主领着几个弟弟妹妹向皇帝问安,皇帝叫起,目光只扫过了几个年纪尚小的孩子,最后落在大公主身上。

皇帝对于几个儿女的态度,是按年龄来分的,二皇子三皇子和四公主都只四五岁,年纪尚小,他就不怎么在意。唯有大公主已经八岁,是记事的年纪了,他对大公主的态度就会慎重些。

“永嘉这几日都在做什么?”皇帝道:“朕听说你近来在宫中各处走动,可是在自己殿里待得腻了?”

大公主心里打了个突,飞快地看了宋檀一眼。宋檀低着头,没什么反应。

大公主斟酌着,“回父皇,儿臣听说太掖池夜里要放灯,便十分想去看看。只是乳母怕儿臣被冲撞了,不愿带儿臣去,儿臣与她们生气,在各处跑叫她们来追的。”

皇帝道:“你也大了,这样孩子气的事情以后不要做了。太掖池的灯是好看,邓云,你安排着,送永嘉公主去看。”

邓云称是,大公主勉强笑了笑,向皇帝谢恩。

太后不知道这两人的机锋,只隐约察觉出有些不对,便开口道:“皎皎近来稳重很多了,这几日总来陪哀家抄经,她小小年纪,字也写的有模有样的呢。”

宣皎是大公主的名讳,但更多的人称她的封号永嘉。

杨四和捧着大公主的字,送到皇帝跟前。

大公主刚开始练字,写的是隶书,刚柔并济,秀美圆润,又兼之三分的从容,皇帝看了,真情实意地夸奖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