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醒耐心地说:“你听我慢慢说,买房子这件事情可以解决很多问题。首先你爸和你妈那种情况,你妈总不能一直住在宿舍吧,小宝慢慢大了,她和小宝都需要自己的空间。其次,等我们以后结婚生孩子了,我们都要上班,孩子怎么办?是,我们可以找保姆,但孩子交给保姆你能完全放心?我觉得,除了保姆,家里最好还是有自己的亲人在,我妈不在了,咱们的爸都指望不上,就只有你妈了。把小宝户口迁到北京来,这对他将来的发展也有好处,他终归是你弟弟,他成材了,才不会成为你和你妈的牵挂。”

陶醉知道他说的非常有道理:“问题是我现在没有钱啊,我买不起房子,还欠了你一大笔钱呢。能不能等等,等我再攒点钱。”她现在甚至有点后悔当初出国了,在国内读研也不至于这么困窘。

常醒摇头:“不能,政策永远都在改变,早几年在北京市区买房子还能解决户口,现在只有郊县的房子才有户口了,再发展几年,郊县的户口都不送了。买房子要趁早,我始终都是这个观点。”

陶醉被他说得有点动摇了:“买房子需要多少钱?”

“不用太大,有个两居室就够了,那边的房子现在是一千多一平方,十几万就能买一套了,带两个人的户口,你和你弟的户口迁过去就可以了。”常醒说。

陶醉的眼皮忍不住一跳:“到底是十几万?”

“周末我带你过去看看吧,你自己去了就知道了。”常醒说。

陶醉只觉得自己被一团乱麻缠绕住了,出国留学一趟,她从常醒这里拿了十五万,后来父母离婚,又拿了两万,现在一分没还上,手头只存了才一万多点,他又要让自己买房子,她感觉自己要被债务缠身,永远也摆脱不了了,二三十万,自己不吃不喝也得还好几年呢。但她知道常醒说的有道理,就算是请保姆看孩子,哪能完全放心呢,而且她也希望小宝将来也有出息,至少不会成为家人的负担。

关于买房子的事,陶醉考虑到周末,才终于决定跟常醒去看房子,虱多不痒、债多不愁,爱咋咋吧,反正常醒这个财主愿意借钱,以后就慢慢还呗。

房子她去看了,离市区起码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不过也还是属于北京地界,如果户口迁了过来,这就意味着,小宝能来北京上学,也能在北京高考。房款一共是十三万多,常醒说非常便宜。他是站在后来人的角度去看的,这个地方以后的房价涨十倍都不止。

陶醉将买房的事跟母亲说了,刘巧凤沉默了一会儿,说:“常醒让我和你弟去北京?是他主动说的?”

陶醉说:“对,是他建议的。”

刘巧凤问:“房子多少钱?”

“十三万。”

“我把家里的房子卖了,这笔钱你拿去还给常醒,咱们慢慢还,总能还上的。”刘巧凤比陶醉想的要干脆,她似乎对老家已经没什么留恋了。

于是买房的事就这么定下来了,房子是现房,一手交钱一手交房,只等迁户口了。与此同时,常醒又在北京重新买了一套房,这一次的房子比较大,四居室,是为将来结婚生孩子准备的,怕房子太窄住不下。夏春生也来买了一套,是给夏正轩备着的,将来他多半也是要留在北京工作的。

陶醉对常醒买房就如同买菜一样的态度只能无视,这就是有钱的好处哇。常醒当然也有自己的考量,他以后要进体制内,这些最好还是在这之前办妥比较好,政审的时候一次性就查了,以免以后生出不必要的麻烦。

刘巧凤便开始张罗着卖房子,仪表厂这几年在夏春生的经营下,发展得非常好,已经是当地最好的企业之一了,规模也扩大了不少,还准备建分厂。老厂区由于地理位置好,房子还是很抢手的,这也就是王军浩和李红买了新房也没卖旧房的缘故。

刘巧凤卖房子的消息一传出去,第一个找上门来的是陶长明,他想不通,家里房子好好的,为什么要卖了,刘巧凤也没瞒他,把要去北京的事跟他说了。陶长明听说他们要去北京,自然不同意,他的儿子去了北京,那以后还会认他这个爹吗?而且他不同意卖房子,认为这房子是他买的,既然刘巧凤要卖,不如就还给他好了。刘巧凤半点也不退让:房子已经是她的了,他想要房子可以,拿四万块钱来。

陶长明当初转让房子的那两万块钱都花没了一小半,这个时候去哪里凑四万块钱来。但是将自己的房子让给别人,他哪里又肯甘心,所以几乎每天都来找刘巧凤闹。刘巧凤不胜其烦,最后以四万二千元将房子卖给了厂里的一对新婚夫妇。只等小宝放寒假,带他去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