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陶醉用力点头。

常醒虽然不在,陶醉依然没有放松自己,她给自己拟了一个学习计划。每天除了帮妈妈做家务看弟弟之外,就是学习,以英语和数学为主,此外就是多看课外书,除了史书和小说,还有一些散文、哲学入门书等。书都是常醒推荐并且借给她的,有的啃着十分吃力,但是出于对常醒的信任和崇拜,她还是坚持看下去。

刘巧凤现在不上班,专心在家带孩子,小宝已经满周岁了,开始满地跑了,在家里坐不住,每天喜欢在外头到处跑,晒得跟泥鳅似的。她看女儿这么用功读书,也不太让她帮忙多做事,尽量都自己做了。陶长明为了每天能听到儿子的声音,还特意让刘巧凤装了个电话,只为了每天能听听儿子的声音。

陶醉只能默默感慨同人不同命,以前只有她和妹妹在家都没想过给家里安个电话,一个礼拜也不见得会打一回电话回来,说是话费太贵,现在儿子在家,每天都要打回来,不觉得电话费贵了。

陶然对陶长明意见尤其大,他打电话回来从来不会主动和他聊天,即便是接到了他的电话,也都马上转交给了别人。她开始叛逆了,而且叛逆得比较厉害,家里只有陶醉的话她能听进去,连刘巧凤的话都有点不好使了。

好在这丫头气性虽然大,本质还不错,学习上也进步了。她现在向姐姐学习,知道父母现在只关心弟弟,不会在乎她俩的死活,只有靠自己考学才有出路。

八月初高三要补课,常醒终于在七月底回来了,他跑了不少地方,去了深圳、上海和北京。受去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国内房价跌至低谷,常醒手头正好有一笔闲钱,便趁机在上海和北京分别入手了一套房子,为将来做准备,不管以后是在北京还是上海定居,都有自己的房子。

他去上海的时候还去见了陶长明,了解陶长明工厂生产的产品。当初陶长明是被客户挖到上海的,说明老家这边的仪器厂生产的产品也是上海那边需要的,起码是曾经需要的,就算是现在不需要了,仪器厂也能通过产品升级达到当今市场的需要。至少在老家,人工成本要远低于上海,技术工人是现成的,到时候只需要在设备和市场上投资即可,也许还要高薪聘请几个专家人才,关键是产品要能满足市场需求。

常醒想过,与其让舅舅下岗另外创业,不如将工厂改造升级,盘活这个厂子,也能帮到不少人。当然,这需要不少资金,他的钱可能远远不够,那就找他爸来入股,甚至还可以跟地方银行贷款,这么大一个企业,本地政府要想发展经济、提高政绩,想必也是会鼎力支持的。

常醒也只打算出主意和资金,至于具体的运作,还是得靠舅舅来,如果真要顶下这个厂子,改革也是必要的,必须要打破吃大锅饭的陈旧陋习,激发工人的潜力。

这都是常醒的构想,因为目前为止,厂子还在苟延残喘着,要到明年才会宣布破产。他可以先让舅舅和王叔叔停薪留职去上海打一年工,了解一下上海那边的市场和工厂运作模式。

所以当常醒跟夏春生正式谈这件事的时候,夏春生非常惊讶:“你让我去上海上班?”

常醒点点头:“嗯。”他把自己的想法跟舅舅说了一遍。

夏春生的表情用震惊来形容不为过:“你打算买下我们厂?”外甥才多大啊,他居然能看得这么长远,想得这么多!

“是我们。”常醒强调说,“舅舅你将来管理一个工厂,需要比较现代化的思维,不能还用原来的老方式。所以我想让你去上海学一学。”

“可是买一个工厂需要多少钱你知道吗?”夏春生手里有点存款,是两口子一起攒下的,也不过是一万多块钱存款而已。

常醒点头:“我知道。要办起来至少得几百万吧,我手头有一点,我还会让我爸也投点,大头去银行借。”

夏春生也就是个车间副主任,他一辈子都没想过几百万会跟自己有关,而且还是债务:“孩子,你胆子太大了,那么多钱呢,别说银行不肯借,就算肯借,这么多债,你不怕以后还不起?”

常醒说:“舅,你觉得几百万很多是吧?但是我妈的公司一年的利润都能有上百万,更别提我爸的了,几百万对开工厂来说其实真的不算多。”

“你妈公司那么赚钱呢?”夏春生只知道姐姐的公司赚钱,没想到那么赚钱,当初他姐也提过让他去帮忙,但是他想到老婆孩子都在家,自己又提了干,便不太想挪窝了。常醒妈妈做的是外贸,需要大量懂外语的业务员,夏春生就读了个高中,英语不行,她后来也就没提过,只是每年补贴弟弟一些,比如买这房子的时候就补贴了不少。

“也就是这两年吧,之前没这么多。”常醒说。

夏春生听到这里,不由得有些心动,这要是成功了,自己就是大老板了,一个男人,最大的心愿不就是成功立业吗?“常醒,你觉得舅舅真的能管理好一个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