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好,我今天带了书过来,下午让常醒给我们讲一下课吧。”孙兰心说。

陶醉点头:“好,我去跟常醒说。”

吃了午饭,陶醉跟母亲说下午要去楼下学习,刘巧凤没有反对。陶醉高中考上了重点班,这有点出乎陶长明夫妇的意料,知道女儿现在是真的在努力学习,连陶长明都不再说什么反对的话,言辞中还流露出了对陶醉上大学后的畅想。当然,话题都是基于陶醉考上大学有出息了,以后能给家里帮什么忙之类的。

刘巧凤回来的第三天,带着小宝和陶然回婆家了。本来也要陶醉一起去的,但陶醉的学习计划才刚刚开始,就已经因为妈妈回来停了一天,她不想再耽误时间,便没同意去,让陶然跟着去。陶然对奶奶家也不怎么感冒,不想去,但刘巧凤带的东西有点多,需要人帮忙提东西,陶醉便许诺了妹妹很多好处,陶然才答应跟着一起去。

刘巧凤这回算是荣归故里,带了儿子回来,又将从上海带回来的糖果点心分发给左邻右舍,别提多得意了。左邻右舍也都跑来祝贺,夸小宝长得好。公婆对她的态度果然也热情不少,婆婆还主动要求抱小宝,要知道当初她就没主动抱过陶醉姐妹俩。刘巧凤觉得格外解气。

奶奶问起陶醉怎么没回来,刘巧凤说:“她要补课,没时间回来。”

“她学校还没放假?”奶奶惊讶地问。

“放了。楼下小夏的外甥帮她补课,在自己家里,不花钱。”

奶奶闻言,看着刘巧凤,说:“是楼下那个男孩吗?”

“对,妈你也知道?那孩子学习成绩特别好,人也很好,主动要求帮醉醉补课。”刘巧凤说。

奶奶听到这里,欲言又止,最后还是等到周围没别人的时候,才对刘巧凤说:“醉醉是不是在和楼下那个男孩子在谈朋友?”

“没有吧!”刘巧凤听到这里大吃一惊,谈朋友是他们这边的说法,意思就是谈恋爱,“妈你别乱说,醉醉还小呢,他们就是关系好点,不是那种关系。”

奶奶说:“我上半年在你家照顾陶俊那段时间,经常看见醉醉坐那个男孩的车去学校。她晚上还经常在楼下写作业,每天很晚才回来。我不知道他们年轻人在干什么,也不好问她,想等你们回来再告诉你们。”

这些事刘巧凤全都不知道,听到这里的时候,她惊得下巴都快掉下来了,仔细想想常醒的表现,难道真是在谈朋友?暑假的时候他追到上海去,过生日的时候还给陶醉买蛋糕。想到这里她皱起眉头,回头得问问陶醉才行。

“这事我回去问问陶醉。妈,这些话你就不要再和别人说了,陶醉还小,传出去不好听。”刘巧凤首先想到的是万一传出去陶醉这么小就谈朋友了,对陶醉的名声不好,也显得他们没家教,姑娘才这么大就开始找朋友,未免太过轻浮。

陶醉还不知道自己被奶奶在背地里告了一状,此刻还在和函数较劲呢。她学得费劲,比她更吃力的是孙兰心。孙兰心的基础比陶醉还要差不少,常醒觉得她就是一块榆木疙瘩,死活不开窍,教得人气馁,只盼着孙玉树赶紧放假,然后将他妹这块烫手山芋接过去,自己的一世英名快要被这丫头给毁了。

一对比,常醒就知道陶醉是个好学生了,至少一点拨就能反应得过来,这么一看,陶醉明显可爱多了。

从婆家回来的路上,刘巧凤和陶然闲聊似的说起了常醒。陶然把常醒一顿好夸,他简直无所不能,对人也特别好,有什么困难找他准能解决,一起出去玩的时候特别大方,会主动给他们买吃的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