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楼,陶然说:“姐,你为什么还让他们住我们家?”

陶醉无奈地说:“你看奶奶她根本就不想走,我们要是真赶走了,她肯定会跟爸妈告状,我们绝对要挨骂。”

“那他们到底什么时候走啊?”陶然烦死了,想到还要和陶俊同一个屋檐下住着,她就心烦。

“最多等放暑假吧,陶俊放了学,他们就没有再住在这里的理由了。忍耐一下。”陶醉伸手摸摸妹妹的头。

“还要到暑假啊!”陶然想到还有这么久,就感到有点绝望。

常醒说:“陶醉今天处理得很好,有点出乎我的意料。然然,以后你就待在我们家呗,跟正轩一起学习,等晚上睡觉的时候再回去。”

“那我等姐姐上了晚自习一起回去吧。”陶然眼睛发亮,只要能和陶俊少相处一分钟,她都觉得高兴。

陶醉被常醒夸得面上一红:“我还是狠不下心来赶他们走。”

“也算可以了,毕竟是亲戚,也不用做得太绝,让他们知道你的态度就行了。”常醒说。

郑文华得知她们要下来吃饭,不仅没有拒绝,还很高兴,因为她听口直心快的陶然说过几次奶奶对她们和陶俊的区别待遇,觉得老太太做得确实不太厚道,都是长身体的孩子,谁不馋肉吃呢,一个吃到不想吃,另外两个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家虽然没有顿顿大鱼大肉,但至少几个孩子都是一样待遇,没有刻薄任何一个。

从这天起,陶醉姐妹又开始在夏家吃饭,每天除了回去睡觉,基本不会进自己家门,陶醉和陶然学习也都是在楼下,有时候大家会一起去王瀚家玩,总之大家再也没有去过陶醉家玩。

一天陶长明和刘巧凤打电话回来,陶长明在电话里说了陶醉一顿,说她不该在奶奶来了之后还去楼下吃饭,这是让奶奶难做人。陶醉这才知道奶奶写信把家里的事告诉爸妈了,她也懒得解释,将电话给了妹妹,陶然很直接,说:“爸爸,奶奶只做肉给陶俊吃,我和姐姐只能吃蔬菜,阿姨家的菜不会分开吃。”

陶长明说:“那是你陶俊哥哥在养病,他当然要吃好的。”

“可是他自己不吃的宁愿把碗砸了也不给我吃。”陶然说到这里委屈得哭了起来。

陶长明听到这里吃了一惊,便问事情的经过,陶然断断续续说了。陶长明到底还是偏心自己女儿,最后只是不痛不痒地责备了几句,将电话挂了,也没有逼着他们回去吃饭。

电话是打到夏家的,他们自己家里没有安装电话,陶醉也不会主动去叫奶奶来听电话,尽管她说过下次打电话回来的时候叫她去听,但陶醉和陶然都没去叫过。

不久,刘巧凤寄了五百块钱回来给郑文华,让她拿二百给自己的婆婆,这是看望侄子的钱;一百是给陶醉姐妹的零花钱,因为陶然不止一次说零花钱不够用,没钱买文具;另外二百给郑文华,算是增添的生活费,因为她听女儿说起了夏家的生活水准,绝对是高于自己家的,她担心自己给的那点钱不够用,更何况人家还要费心费力照顾两个女儿,辛苦费也得给点啊。

郑文华将钱分配好,给自己的那笔也拿着了,她是个细心的人,生活费开销的每一笔她都用小本子记得清清楚楚,一月花多少钱,平均下来每个人该摊多少,陶家给的少了她就不说了,多了的话,就给陶醉姐妹俩买点营养品之类的。她很喜欢陶醉姐妹,私心里还希望将来陶然长大了能给自己做儿媳妇呢。

父母没在身边,陶醉姐妹的成绩反而比之前有所进步,陶醉不仅严于律己,对妹妹督促得很严格,当然这都离不开常醒的功劳。陶然本来是个贪玩的性子,刚开学那阵子因为没人管,如脱缰野马一般疯玩了半个月,被常醒教育了一顿,陶然就收敛了玩心,跟着夏正轩一起学习,期末考试比上期期末成绩还好。

夏春生和郑文华夫妻都很会教育孩子,夏正轩虽然爱玩,但是他奉行的是学要学得用心,玩要玩得痛快,成绩一向都不错,虽然不是特别拔尖,考重点初中完全没问题。他的目标是实验中学,跟王瀚一个学校。

陶然也想考实验中学,跟两个好朋友一起去上学,不过她的成绩稍微差点,不一定能考上。陶醉想着妹妹报二中的初中部也不错,虽然二中初中部不是市重点,但质量一向都还可以,而且离家也近。

五月份中小学毕业生都开始填报志愿了,陶醉自然是不作二想,二中的初中生绝大多数都是直升本校高中部,只有极少数会报考更好的一中。

陶然填报志愿的时候报了实验中学,陶醉有点担心她,她考实验中学不太保险,要是考不上就只能去他们这儿的片区中学七中了,七中是出了名的烂学校。

常醒说:“别担心,真要是考不上实验中学,就去二中。我妈有个同学在二中教书,我当初来二中也是托他的办的,然然成绩不差,二中会收的。”

陶醉看着常醒,忽然想到一个问题:“你为什么不去一中?”他成绩那么好,去一中也完全不成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