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天坐火车,要到第三天才能到家,可见回家之路多么艰辛,而等民航普及和高铁修起来,还要二十年呢,那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他们在省城歇了一晚上,第二天坐客车回家。赵明月跟毛剑兰说:“老家太远了,回家一次不容易吧。”

毛剑兰说:“也还好,跟我老家差不多。就是回家过冬太冷了,我现在已经习惯了在北方过冬,老家这边,冬天的时候,似乎被子都是湿的。”这大概是所有在南北方都生活过的人的切身体会。

“我也是,还是北方过冬舒服一些,起码洗澡就方便多了。”赵明月想到回家后没有澡堂子洗澡就犯愁。

赵明月最担心的,还是儿子水土不服。她带亮亮回来的时候,公婆还有些担忧,说孩子太小了,万一水土不服,生病就麻烦了。赵明月想着三哥跟自己感情那么好,结婚都不回来,也太说不过去。亮亮已经半岁了,身体一直都比较好,没有生过什么大病,应该不会有大问题吧,况且父母都在家呢,他们都有丰富的带孩子经验。

赵明月带着儿子回到家,自然受到了热忱的欢迎。粉雕玉琢的亮亮夺去了几乎所有的目光,受到了全家老少的喜爱,尤其是表姐表哥们,都喜欢抱一抱这个来自北京的小弟弟,亮亮非常给力,见谁都爱笑。

大哥赵明亮见到小外甥:“嘿,小子,这么爱笑,就该叫笑笑,你爹妈怎么给你取了跟你大舅一样的名字,你都不抗议一声?”

赵明月哈哈笑:“当时起名的时候还真没想到那么多,还好这只是小名,大名不叫亮亮。”

赵明亮问:“大名叫什么?”

赵明月说:“大名叫沈沐阳。”

“那就该叫阳阳啊,叫什么亮亮。”于是赵明亮同志给小外甥起了第二个小名,阳阳,老家的所有亲戚都管亮亮叫阳阳,赵明月觉得也好,省得搞混了,阳阳也很好听啊。

父母都在为赵明朗的婚礼做准备,赵明朗本人则还在医院上班,休息日抽空回家来看望妹妹和外甥,抱着亮亮舍不得撒手:“是不是长得像我?”

还别说,亮亮跟赵明朗还真有几分想象,都是高鼻梁双眼皮,不过这些赵明月也有,她跟赵明朗的相貌比较像,长得像他们爹。

“当然像,外甥像舅嘛。”赵明月笑着说,“三哥,结婚的时候是在家里,还是到你们单位的房子去?”

赵明朗说:“到家里来,家里这边摆酒比较方便一点。”

赵明月点头:“也是,三嫂同意就可以了。”要是在县城摆酒的话,没有那么宽的地方,去饭店吃又太贵了,不如自己家摆酒这么节省。

“她当然同意,都听我的。”赵明朗非常得意。

赵明月想起有过一面之缘的三嫂,那副清冷的个性,估计也是不大爱管事的人,赵明朗以后cao心的事就多一些了。“争取尽早生个大胖小子啊。”

赵明朗看着外甥:“当然,你哥我已经比你落后了,一切都要抓紧了。”

“哥,还上北京度蜜月吗?”赵明月问。

赵明朗摇了摇头:“暂时去不了,等明年天气暖和一些,我们休假再去。她一直都想去北京看看,一定会去的。”

“好,来之前一定要告诉我们。”赵明月笑着说,拿出一个盒子,“三哥,这个是我和旭跃给你们的结婚礼物,希望你们会喜欢。”

赵明朗拿着盒子拆开来,惊喜地说:“柯达相机?”

赵明月笑着说:“嗯,还有两盒彩色胶卷。”

“这太贵重了,太让你们破费了。”赵明朗喜滋滋的拿着相机摆弄,这年头已经有不少人能够买得起相机了,但是一般都是国产的相机,有门道的顶多买个日本相机,要买欧美相机却不容易,有钱也未必买得到,因为市场上没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