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月说:“大家都一样啊,你可以考中专啊。试试吧,有芬姐。”

于有芬不说话,只是低头干活。

赵明月又说:“有芬姐,我哥他也会考啊,万一他考上了,你们怎么办?”

于有芬抬头看着赵明月:“明月,姐知道你的好意,我也努力试过,拿起书本来,却发现根本看不进去,我是没法考了。这个东西可能就是个命吧,不管怎么样,我信命吧。”

赵明月看着于有芬,她想说:只要你自己想要去改变,就一定能够改变的,你们的命运,我一直都在帮着悄悄改变啊,你为何要自己放弃呢。但于有芬已经说了,她看不进去书,这也就无能为力了。

准备考试的一群人中,有一半左右是初中毕业,高考报名要求不一定是非得有高中毕业证,但是要具有高中毕业同等学力,这个学力证明,就是学校的摸底考试以及地方单位的证明。恢复高考信息一出来,各地的中学都办了补习班,为考生提供补习,还有各种模拟考试。

沈旭跃带着大家去乡中学听课,参加模拟考试,赵明月的模拟成绩非常好,在整个补习班中文科生中是最好的,那些时间真不是白花的。出乎大家的意料,于有清的模拟成绩也非常好,跟沈旭跃都不相上下。于有清是个很沉默寡言的人,他的心志坚定,做事有点一根筋,学习也非常刻苦努力,加上天资聪颖,还真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报名的时候于有清还非常担心,担心人家因为他的出身问题不让报,但是报名非常顺利,根本就没有提到出身问题,五毛钱报名费,填一个表格就可以了。

学校有老师给大家补习,但是是晚上,从乡里来回花费的时间太长了,大家去了几天,便决定在家复习,可以互相讨论学习,有不懂的问题就累积起来,到时候一次性去学校问老师。

宽厚的大队主任非常体谅这群备考的年轻人,到了临近考试那段时间,放了大家的假,让大家专心复习,他大手一挥:“好好学习去吧,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月亮湾报名高考的人连知青在内,一共有十二个,大家为了讨论交流方便,都聚在一起复习,地点就在大队办公室。

已经是冬天了,南方的冬天非常阴冷,复习的时候,冻得人手脚都是冰冷的,有人提议在屋里烧柴烤火。但是烧柴烟大,熏得人眼睛都睁不开,哪里还能复习呢。大家便凑了钱,上街去买木炭来烤火。木炭无烟,火烧得旺旺的,暖烘烘的,一屋子年轻人才终于有了安心学习的环境。

赵明月和沈旭跃两人坐在面对面,学习累了的时候,一抬头,就能看见对方埋头苦读的样子,感受到对方的视线,便抬起头来对视一眼,便立即精神百倍、疲倦全消,这比任何良方都好使。

唯一受煎熬的就是于有清,看见自己喜欢的人和她喜欢的人心有灵犀,当然非常不是滋味,他很想回家自己复习,但是这些人中,他和沈旭跃的理科成绩最好,他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给别人当老师,所以走不开身。他也只能暗暗下决心,一定要考上大学,让赵明月对他刮目相看。

高考不考英语,这无疑使得于有清大松了口气,赵明月和哥哥赵明朗都报的是文科,因为物理化学他们都没学过,沈旭跃和于有清则都报的是理科。不论文理,都需要考语文、数学和政治,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都是四科。

每天他们都学习到深夜才回去,夜里十分寒冷,沈旭跃每晚都坚持送赵明月回去,虽然他们一整天都在一起学习,但是几乎没有说闲话的时候,只有这段时间,两人才放松下来,一路聊聊天,权当休息。沈旭跃会说很多他以前的事,赵明月听得津津有味,她对现在的、过去的沈旭跃都怀有无比浓厚的兴趣,了解得越多越好。

有一天晚上,沈旭跃突然问:“明月,你有没有想过去哪里上学?”

赵明月愣了一下:“你呢?”

沈旭跃笑起来:“是不是我去哪里,你就跟着去哪里?”

赵明月不好意思说是。

沈旭跃又说:“我们当然最好是在一起上学。我想去北京,你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