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集训队结束,也就到了八月底。花滑队的气氛便骤然地紧张了起来。

九月份就正式进入了新的赛季,国内的第一场“花滑冠军杯”举办的同时,还是“世界大奖赛”的资格选拔赛。有志气的人奔着那唯一的名额去,就算追求小一点的也想要努力拿个国内的奖牌。

总教练张妮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也在说:“我们男单这边,不能只有一个苏子栋,我们现在的工作就是要形成梯队,有人下去了,也要有人上来。所以未来的主要工作发展方向,就是在完成成年组成绩的同时,更加地注重青、少年组的人才发掘和培养。”

华国的阶梯如今分为四阶。

第一梯队:世界级的一流运动员。

比赛分数稳定保持在280分以上的苏子栋。

第二梯队:国家队一线运动员(世界二流)。

比赛分数稳定在250分以上的苏宇、蒋阳波和闫冰冰。

第三梯队:青年组、少年组一线运动员。

如伍弋等人在国内外大赛获得奖牌的小选手。

第四梯队:三线运动员,又称为替补运动员。

类似于张亮。这类运动员也是从青、少年组的冠军一路升上来的,但是国家队里人才济济,到这里曾经超然的身份就消失不见,通常被泯然于众生。偶尔也会有两个大器晚成的运动员,但是大部分的目标就是国内比赛的奖牌,世界奖牌从不列入计划。他们甚至还要考虑学校的出勤率,保证可以顺利的从大学毕业。

因为阶层被区分的很明确,资源待遇也会随之改变,就像是“仇富”心理一样,第四梯队的人对上面的人有点什么想法,也是理所当然的。

可惜运动圈里毕竟是靠成绩说话,背地里的言论能够给其他运动员带来的影响是有限的,尤其是苏宇这种“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苦修”,几乎任何声音都不会传进他的耳朵里。

苏宇必须要参加这次的“全国冠军杯”。

为了那唯一的名额。

如果苏子栋不去,他必须要拿下全国第一名的金牌。

苏子栋现在已经可以选择不去参加国内的小比赛了。在华国每年的世界大赛名额只有一个的情况下,可以说每次华国能够得到两个名额,都是苏子栋的贡献。而他超出其他选手足有20分的高分,更是代表了他无人争锋的实力。可以说去参加国内比赛,冠军就是他的,不去参加比赛,就是给其他运动员机会。

可以说在大约一周的时间里,苏子栋到底要不要参加国内比赛,成为了一个非常时尚的话题。

“你猜苏子栋会不会报名参加?”

“你和苏子栋熟,你问问他。”

“这都几天了?为什么还没个决定?”

“虽然苏子栋参不参加,冠军都和我无缘,但是他要是不来,我还可以争一个铜牌试试。”

就这样,所有人都在暗处商议,却无人敢诋毁他半句。曾经的苏子栋也不是没走过苏宇的路,毕竟他走在前面的时候,总会挡着一些人的路。差距不大的时候,那些人会嫉妒你,会诋毁你,可当他已经远远走在最前面的时候,就再也没有人敢说他一个“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