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看看,她不放心。

“好吧,去吧。”俩孩子不敢对几位老人说不,最多就是建议建议。

一生过得平顺,四位老人有君越帮忙调理身体,身体倍棒。差不多都活到了一百二十岁左右。

送走几位老人,君越和郭玲再也没有离开老家,再过了三十年,夫妻俩同一天相继离世。

***

网红

“越儿,你咋那么不懂事。那些钱都是你的学费,还有两个月,咱家哪凑的出那么些学费。”潘母靠坐在病床头,埋怨自作主张的儿子。

为钱焦急的她,嘴里苦,心里却是温暖如春。

她晕倒在厨房,丈夫和儿子忙送她到医院,还花了家里给儿子准备的学费。

她身体不好,为了照顾她,丈夫不能出去打工,在家里务农。在农村种田,一年各种收入,不会超过三万,最好的一年也就两万七。

可大部分时候,都是两万左右,家里的各种开支,人情往来支出以后,一年也就能存下三千至七千块。

从儿子读大学以后,家里的积蓄急速下降。上半年她大病一场,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这两个月存了小一千,加上收了点小账,还有借了一些,才凑足儿子的学费和前三个月的生活费。

这下一花,又没钱了。

她急啊。

坐在病床边的年轻人,整理了下病床边缘的皱褶,轻声细语的说,“妈,我已经二十岁,早成年了。学费的事情,让我自己解决。相信我,在开学前一定能凑够学费。”

坐在病床另外一边的中年男人,憨憨的笑着在一边附和,“就是,就是,别担心。明天我就在市里找找有没有需要小工的工地,一天至少两百块的工钱,还有五十天才是越儿开学。一定能凑齐学费。”

“小工,你那身体怎么能做小工。别去了,实在不行。等出院以后,我再去找三妹借一些。下半年,咱俩多努力努力,争取多挣点。”潘母心疼丈夫,她平时就是种点菜,打扫家里卫生,做做饭。

田里地里的活都是丈夫一个人做,农闲是,丈夫还得出去做短工赚些钱。

短工大部分都是在村里或者镇上,离家不远,当天能来回。

村里,镇上给的工钱,都不高。她知道丈夫是为了照顾她,生怕她一个人病倒在家里没有人照顾。

这些年,风里雨里的,丈夫辛苦劳作。身体也不是很好,只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倒下,凭着一股精气神在支撑着。

在工地做小工,听着收入不错,可劳动强度大,还有一些无法预知的危险。

她宁肯家里少赚点,也不敢让丈夫去工地挣那快钱。

听到找三姨妹借钱,潘父眉头紧皱,眼角,眉心的皱纹,能夹死蚊子,才四十四岁,但透支的劳作,让他的苍老的很快。看着就像五十五,六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