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们回城以后, 各自有了不同的生活轨迹。但大家都过的比他好, 比他精彩。

好多次青山屯知青在京城的聚会, 都没有人想要通知他。

大概是他给所有人留下的影响太懒的缘故吧。

这一世,他的出场好像就是为了衬托男主的勤劳聪明, 以及那卓越的成就。

他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蔫吧绿叶。

与男主没有仇怨, 离开后也再也没有交集,后面出现也就是男主和青山屯的其余知青聚会时,偶尔被人提起在叹息一番。他就是那群知青茶余饭后叹息的对象或者教育后辈的反面教材。

他们通常第一句话是:和我同批的一位知青,人不坏, 就是人太懒, 好吃懒做,日子过的一塌糊涂,嫁给他的女人受老罪了……

可这些人却没有发现原主身上的不错的品质。他虽然懒做(谈不上好吃),但他有良心,返城的时候他主动带着妻儿一起返城 ,也有不少的人劝过他, 和东北乡下的妻子离婚, 一个人回城,回城以后再找一个同样回城有工作的女知青, 日子不会过的很差。

沪市冷漠的父母还有兄嫂一样也苦口婆心的劝过他,可他不同意。

一个人先回城,办好一切手续以后, 租房, 上班, 省吃俭用存了一点钱,第一时间就让妻子带着孩子们来沪市。

一个人在沪市的几个月,他半个月一封信,从不间断,一直写信给在青山屯的妻儿,报告好消息。

这个月又存了多少钱,这个月发了多少工资,自己花了多少钱,买了一些什么,干什么用的。一样样的写的很清楚,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让在青山屯的妻儿有安全感。

确实,他所做的一切,让青山屯的妻儿安心不少,包括那老岳父一家,虽然有些担心,但也安心不少。

比起别人家那些一回城就再也没有任何消息的女婿(儿媳),不知道安心多少。

夫妻分离后的第六个月,从沪市给在青山屯的妻儿寄过去一笔钱,还有给岳父岳母还有大舅哥一家都寄了一些礼物,他的行动让青山屯的老百姓多少有些唏嘘。

原来那个懒死鬼韩君越懒归懒,可这方面还是不错的。

只是原主一生没有混的太好,过得很平凡很普通,他的诗人梦,好像不咋适合搞经济建设,没有让他的人生多姿多彩。

那些知青也许意识到了韩君越身上那唯一不错的品质,只是他们不敢承认不敢说,毕竟他们大部分为了今后更好的生活与乡下的妻子(丈夫)离婚,抛妻(夫)弃子,选择了新的伴侣,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些人他们夫妻都是知青,一个地方的知青,只是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回城(恢复高考)以后,有些人大学毕业以后有幸被分到一个城市,当然家庭还能持续。

有些分隔两地,最后的结局就是离婚。

最痛苦的是那些一方是城市的一方是农民的夫妻,他(她)们与孩子再也难见到那离开的那一位。

不敢说起韩君越的优点,在君越看来,那些人是为了遮羞,为他们自己身上最大的黑点遮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