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秦怀道的旧部对这位新帝冒出来的奇怪点子已经见怪不怪了,底下的百姓们倒是听得新奇。 连原本不屑于行走官场的醉诗先生,都不免眼前一亮。 “事业编没有品级,直接听令于汉帝?”他心中思虑着是否能借此机会,在自己的领域内大施一番拳脚。 中央宴席那边,秦怀道解释道:“没错,大汉立国,借此机会朕欲行双轨制,处理行政事务如各级官员,称为行政编,处理各地商业往来的,称为事业编。” :广传天下 “之后,朕将成立大汉事业部,赋事业编,专管大汉国库于各州道的投资,参与百姓的商贸钱财运作。” “商贸司行大汉商贸之事,事业部行大汉投资之事,两部并行,互不干涉。” “而你这国乐府,便是大汉事业部的 :风云涌动竞长安,岂负我辈少年郎 大基调定下后,大汉这台机器开始疯狂运转,按照秦怀道的规划,他要将整个大汉打造成理想国度,除了加大道路的修建外,优秀的政务官员也非常重要,如今聚在他身边的多是武官,各地臣服者不过是更旗易帜,管理官员变化不大。 既然是新朝,就要有新气象,想要有新气象,官员就必须流动。 因此,即将到来的科举是他的重中之重。 通过科举遴选出一大批人才,用于补充投入到地方政务治理当中。 国宴之后的文学馆在褚遂良的执掌下往来学子越来越多,各地来京的学子也都扎堆在长安,时常相互辩论,以道短长。 在褚遂良看来,科举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今日,他乘着马车,带着诸多礼物来到长安西郊的一户山居中,这户山居不大,但格局却别有一番风味,亭台楼阁,花草树碟,皆是别具一格,丝毫不亚于长安那些书香门第。 主宅身后,亦有六层高塔,独耸于这平坦的郊地中。 “在下褚遂良,特来吊祭陆老先生。” 他口中的陆老先生,正是唐朝大儒陆德明,此人自幼勤奋好学,受业于周弘正,对玄理一道特别精通,是大唐著名的经学家,训诂学家,著有《周易注》《周易兼义》《易释文》等作品,十几年前去世时,所有的遗产都留在了六层高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