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唐,完了! 但李氏家族不能完! 这一刻,李二脑子疯狂运转,不愧是一代枭雄,迅速有了一连串自救之法,趁着长孙无忌和那黑衣人注意力都在城下时,猛地转身,狠狠一个膝撞顶在黑衣人胯下。 “啊——” 对方惨叫一声,疼的跌倒在地,身体弓成一团。 李二顺势捡起对方的刀横在长孙无忌脖子上,大吼道:“将士们,都听好了,城门一破,你等全都会被当叛贼斩杀,快护驾,只要朕不死,朕可以保你们不死。” 将士们不过是听令行事,真正跟着造反的只有将官,事情不顺,本就悔恨无比,见长孙无忌被控制,再反下去已经没意义,大家相互交换个眼神,默契点头。 李二能不能保住大家不好说,起码是个机会。 “杀光他们!” 一名将领怒吼一声,带着部队朝黑衣人冲上去。 黑衣人首领被李二刚才偷袭,踢碎下体,痛的青筋暴露,生不如死,哪里顾得上指挥,一盘散沙,哪里挡得住? 李二看到这一幕暗自松了口气,赶紧朝城下喊道:“罗章,等一下!” 罗章发现城墙上的异动,可惜看不真切,听到喊声示意炮营的兄弟稍等,紧紧盯着前方不语。 这时,王德忽然说道:“罗将军,能否派人先推老奴出城?” “不见他了?” “不见了!” 罗章一怔,看向王德,之间对方脸色古井不波,就像没有了感情,和刚才的期盼宛若两人,不明所以,但也不反对,叫来一队人护送离开。 忠心耿耿的王德走了,头也不回,只有他自己清楚,伺候了几十年的主子,刚才连正眼都没瞧自己一眼,更不好说关心一两句,轮椅那么显眼,又和罗章在一起,不是看不到,而是心中无人。 一腔忠血,换来的却是冷漠,薄情! 见,还有什么意义! 罗章注意力全在宫城内,听到喊杀声震天,知道里面在内斗,就看谁最后胜出,不过和自己无关,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示意各部做好战斗准备。 等了一会儿,城门打开。 李二独自一人押着长孙无忌出来,重重地推倒在地,看向罗章,不无羡慕地说道:“没想到短短两年就成长道今天这般高度,你很不错,不如留下,朕的禁军需要一员大将军统领?” 上来就是一个大将军之职,可见欣赏之甚。 罗章却冷笑道:“你的大将军没意思,做什么都需要请示,汇报,得到你允许才能做,做多做少都不行,最太好,还得担心功高震主,累,还是跟着阿叔好,只给要求,怎么做从来不管,只要不违军规就行。” “你就不担心有一天功高震主?”李二试探道。 “别人怕下面人做大,阿叔不会,他说过,有本事就去外面抢地盘,突厥往西还有比唐国大无数倍的土地,往北也一样,还有茫茫大海也有不少岛屿,阿叔说过,以后谁抢到的,归谁统治。” “汉王好气魄,朕不如也!”李二感慨一句,认真问道:“古籍上说极西之地贫瘠,极北之地冰寒,极东、极南都是茫茫大海,什么都没有,要来何用?” “古籍的东西你也信?” “古籍神圣,岂能不信?” 罗章讥笑道:“枉您一代圣人,阿叔也常夸赞你开明,有为,殊不知也是一叶障目,那写古籍的人去过极西、极北之地?不过是拿来迷惑世人,便于给朝廷树立中土、正统之名的把戏,说到底是在自欺欺人,阿叔说过极西之地有一种粮食,贫瘠之地也能亩产几千石,等拿下突厥,如果能找到,大唐再不缺粮食。” “什么,你确定?”李二无法淡定了,做了圣人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如果粮食管够,大唐人口三年翻倍,五年说不定能破万万之数,这是何等的丰功伟绩? 什么功劳在解决吃饭问题面前都是浮云。 沉吟片刻,李二忽然说道:“替朕带句话给汉王,朕愿意禅让与他,只有一个条件,让朕带一路兵马攻打突厥,找到他说的粮食,朕死也瞑目了。” “话一定带到,听不听全凭阿叔,说正事吧。” 李二会意的点头,答应道:“二十万兵马一年的粮草和军饷三天后送到,国库不够,朕得花点时间筹备。” “三天太久,今天必须拿到,阿叔忙着追击吐蕃人,没空久留,国库不够,不是还有这么多反贼吗?随便抄两家就够了。” “跟着长孙无忌造反的核心人员是江南士林望族,分别是吴郡顾氏、陆氏、朱氏、张氏,会稽虞氏、魏氏、孔氏、谢氏和兰陵萧氏,他们族长都在宫城内,是你带兵去抄了他们几家,拿走所有,还是朕派人去,不过,眼下情况你也看到了,朕暂时不方便派人,所以需要三天。” “还是我来吧。” 罗章果断做出选择,抄家十二户大户人家,收益只会更多,手上马槊一震,一枪刺死长孙无忌。 “你不带回去?”李二惊讶地问道。 罗章收枪,漠然回答道:“阿叔说过,一个反贼而已,没资格见,死了就行,让你回头在奸臣祠给他立碑,让万世唾弃。” 李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行事风格太霸道,太自信,不过,上位者就该杀伐果断,难怪能聚集这么多强者能人过去,可惜了,原本是自己手上最好的王牌,被自己生生弄丢,悔不当初啊。 “豫章公主在汉王身边吧?回去告诉汉王,明天朕派人送嫁妆过去。”李二说着转身离开,宫城内有太多的事等着处理。 罗章有些佩服地看了李二一眼,这家伙遭受如此大打击都不垮,果然厉害,好在已经老了,不然拼着责罚也要斩杀,以免成为后患。 :启用刘弘基 城外,汉州军大营。 中军帐内围坐着一些人,正把酒言欢,其乐融融,听着一个个好消息传来,众人更是欢喜无比,长安拿下,意味着汉州军立威成功,天下再无人敢小觑。 酒到酣处,刘弘基忽然说道:“汉王,下官愿去其他各路勤王军走动走动,说不定能拉来几人相投,不知汉王意下如何?” 说完心中有些紧张起来,初来乍到,寸功未立,加上汉王身边武将如云,想要出头谈何容易,一步慢,步步慢,必须主动出击。 大帐内顿时安静下来,纷纷看向秦怀道。 奉旨赶来勤王的各路大军并没有返回,反而被新君下旨安排在西门驻防,汉州军抵达长安城外时新君被软禁,藏了玉玺,长孙无忌无法伪造圣旨,各勤王部队没接到攻击的圣旨当然不会动手。 但汉州军杀气腾腾而来,兵强马壮,又是携带胜利之威,秦怀道以汉王之名要求大家散开,否则以叛贼论处,大家知道汉王威名,不敢忤逆,只好拔营避战,这可是一块大肥肉,要是能吞下,汉州军又能壮大许多。 秦怀道仔细一想,觉得可以试试,多些人,打吐蕃多些胜算,至于挖李二的墙角问题,这一去不知何年再见,无所谓,再说,李二自身难保,也不敢说什么,当即点头道:“那就有劳刘大人了。” “跑跑腿而已,不过,可有什么章程?” “如长城军一般,年长的,体弱的不要,部队来了后按汉州军军制改编,重新选举军官,能者上,庸者下,宁缺毋滥。”秦怀道认真叮嘱道,原则问题不能放松,别人是兵越多越好,但秦怀道走精兵路线。 刘弘基带兵多年,当然明白精兵路线是最好选择,武士彟带着的长城军队投靠过来后,全部重新整编,整编办法见识过,心中多少有些底,满口答应道:“明白,下官喝完这杯就动身。” 说着,刘弘基举起酒樽,遥敬,一饮而尽,大踏步而去。 一代名将风采依旧! 魏征是文臣,精于律法,已经决定去掌管法部,自不会也跑去拉人立功,逮着机会就问一些法部的事,秦怀道也不藏私,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