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州情况你也看到,实在无力再战,最少等一个月,等降军练好,归心后,可以拉去打吐蕃,突厥打突厥有点难,打吐蕃没问题,届时走党河南下,翻过大雪山直达吐蕃大后方,以闪电战术拿下吐蕃王城。” “闪电战术,什么意思?”李靖惊讶地追问道。 “就是像闪电一样迅猛,快捷,忽然出现在吐蕃王城,再利用火炮,炸药将王城摧毁,拿下,逼其投降。” “嘶——” 李靖猛然想起秦怀道当初打吐蕃的战术,倒吸一口凉气,两眼放光,兴奋地说道:“这个打法好,不过你得答应老夫,由老夫带兵去。” “您这身体?” “身体没问题,都是装的。”李靖拍着胸脯说道。 “装的?”秦怀道有些懵。 “对,装的。” 李靖一脸得意地笑道:“时至今日,我也不瞒你,当初打败东突厥后,功高震住,加上暂时没有战事,圣上打算裁撤二十万大军,老夫不同意,替军卒不平,圣上动了杀念,将老夫调入兵部任尚书,加左仆射,让老夫以兵部尚书的身份裁兵,不同意不行,事后,老夫无脸面见当年的军卒,辞官不成,托病不再理朝政。” “原来如此。”秦怀道还真不知道这一段历史辛秘,有些感慨道:“世伯,和您不同,同样是功高震主,我却成了汉王,您呀,还是太忠心。” “过去了,老夫现在只有一个希望,灭吐蕃,平突厥,恢复大汉万里疆域荣光,死亦无憾。”李靖郑重说道。 汉朝全盛时期疆域达到609万平方公里以上,在唐人看来,那是无上荣光,但在秦怀道看来远远不够,笑道:“世伯,等拿下吐蕃、突厥,加上北方大片疆域还有西边天竺等国,咱们联手,打下一个大大的帝国,如何?” “当真?” “当真!” “哈哈哈,好,那老夫就真的死亦无憾了。”李靖激动的脸色潮红,两眼放光,就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对于一名武将而言,最大的荣耀是什么? 是开疆拓土! 是将胜利的战旗插在他国王城之时! :李二的薄凉 河州,城守府。 李二端坐上方,沉默不语,眼神却有些恍惚地看着大门口方向,不知道在思考什么,分立下方两旁的文武都低眉顺眼,不敢说话。 一股压抑的气息弥漫四周,压的人心头沉甸甸的。 朝廷大军一路匆匆而来,本想奇袭吐谷浑王城,却忽然收到突厥大军出现在北方的军情,二十余万大军来势凶猛,李二担心北方各州挡不住,突厥人杀奔长安而去,慌了,责令大军在河州停下。 被动挨打不是李二的性格。 抵达河州的第一天,李二就果断分兵北上金城郡,但采取守势,围而不打,拖住吐蕃大军,必要时能北上支援,挡住突厥大军。 为减缓金城郡压力,李二这几天不断派兵往西攻打,试图收复失地,但吐蕃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抗的异常凶狠,寸土不让,双方打的很残酷,死伤不少,加上北方草原局势越来越不利,突厥推进速度很快,不得不暂时休战。 “都说说吧。”忽然,李二冷声说道。 众人打起精神,准备奏对,但在场真正懂军事的寥寥无几,夔国公刘宏基倒是精通,但遭打压,冷遇,心中有怨气,不肯多言。 李二看着沉默不语的众人,一种悲凉忽然涌上心头。 曾经何时,帐下文臣如雨,将帅如星,只愁怎么平衡,让大家都能立功,再看现在,文臣倒是还有些,但都顾着争权夺利,能挑大梁的武将却没有了。 “难道天要亡我李氏大唐?” 一个声音在心中响起,李二不甘心的坐镇,打起精神,冷着脸追问道:“怎么,都没主意?朕养着你们有何用?” 众人低头不语,沉默以对。 有年轻点的将领倒是想趁机站出来,但响起家长长辈叮嘱,想起李二对将领的薄凉,一个个顿时熄了心中热血,也沉默不语。 当年,东突厥战败,几十万大唐精锐被裁撤,就连李靖都明升暗降,淡出权利圈,卢国公、鄂国公被贬,都是前车之鉴。 武将最怕的是什么? 是立功后被抛弃,流血又流泪! 安静,死一般安静。 这股安静就像无声对抗,压得李二心头难受,忍不住回想这两年所作所为,对外几次战争,长安粮价之乱,江南水灾匪乱,北方之乱,几乎都是秦怀道一人之力解决,朝廷坐享其成,轻松自在。 一个人,撑起一个帝国。 而今,这人却去了西边,被自己逼走的。 不由得,李二有些后悔了。 一旦大唐落在突厥、吐蕃之手,百姓遭遇蹂躏,天下大乱,自己就是亡国之君,是千古罪人,早知如此,还不如将大唐交给秦怀道,起码自己能落个善终。 越想,李二心中越后悔,落寞,悲凉,苦涩。 夔国公刘宏基久居北方,对突厥最是了解,不忍天下百姓受苦,不做点什么心中难安,越众而出,说道:“圣上,老臣请奏。” “说来!”李二打起精神,放下杂念。 “老臣举荐,由徐世绩为帅,领兵两万北上,节制灵州、夏州以及安北都护府兵马,以贺兰山、长城一线为依托,构筑防线,必能挡住突厥大军入侵,只要突厥兵马无法南下,朝廷就能从容收拾吐蕃。” 李二百战之人,也想到了这个办法,但没想到用徐世绩,实在是长安城太过重要,除了徐世绩,别人并不放心。 举荐人领兵是敏感的事,刘宏基点到为止,退回去不再多言。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抹精光,出列说道:“圣上,臣以为此举可行,徐世绩能征善战,只要给予便宜行事之权,定能挡住北方突厥。” “长安城守备该当如何?”李二追问道,对自己大舅子还是很信任。 “臣以为,可以让兵部尚书牛进达将军暂领北衙司大将军一职,南衙司大将军一职可由太子暂领,非常时期,当行非常之法,一切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为主。”长孙无忌郑重提议道。 李二仔细想了想,牛进达忠心耿耿,掌管长安禁军问题可以放心,南衙司负责皇城,由监国的太子统领也好,便颔首说道:“拟旨,封徐世绩为北路军大总管,节制灵州、夏州、安北都护府兵马,以长城为界,务必挡住突厥,牛进达暂理北衙司大将军,太子暂理南衙司事宜。” “遵旨!”王德赶紧答应一声。 暂理和暂领,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大家听出李二内心其实并不放心,只是暂理事务,并不是暂时统领,军权还是控制在自己手中,一个个心思各异,沉默不语。 李二当然清楚这么做不妥,但只要尽快解决吐蕃,挟胜利之威回去,一切都不是问题,冷厉的目光落在刘宏基身上,追问道:“夔国公,吐蕃在你手上丢失,可有信心重新夺回?” “这……” 刘宏基有些懵,看不透李二想干什么,犹豫片刻,越众而出,拱手道:“回禀圣上,臣年迈,行动大不如前,有心无力,恐……” “夔国公无须谦虚,谨慎。”李二摆摆手打断道:“国难当头,当众志成城,夔国公,朕许你精兵两万,携攻城器械连夜出城,奇袭吐谷浑王城,不得有误。” 语气坚定,不容置疑。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军议时违抗命令当斩,战败也要砍头。 这是逼人拼命了,刘宏基想到了李二的薄凉,也想到了会惩治自己,但没想到如此坚决,两万人深入后方去袭击吐谷浑根本办不到,就算成功也是惨胜,吐蕃只需四面合围,还是死路一条。 能弑兄囚父,又岂会不薄凉? 但军令不可违! 刘宏基心中一苦,应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