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煤不过是煤炭加粘土,不算什么配方,但不点破这个时代的人还真不知道,贾有财当成宝贝,宁可让庄子上的毛驴去踩,和好煤泥,也不让外庄人碰,秦怀道理解秦怀道的心思,虽然不在乎,但还是尊重贾有财的选择。 贾有财继续说道:“少主,他们想要点煤球取暖,问能不能拿东西来换?” “他们想拿什么东西换?”秦怀道来了兴趣。 “他们的意思是少主想要什么,只要他们能弄来,就去弄。” 以物易物在老百姓生活中很普遍,不过,百姓家中穷得老鼠都不光顾,没什么值钱的东西,估计是想看自己想要什么,便去找来,冬天山上没有果子,野兽也找不到,地里没有粮食,没什么可以交易,秦怀道看着前方思索着,倒是有心帮帮大家,但也不能亏本不是? 忽然,秦怀道的目光落在不远处的秸秆上,那是拿来引火的,这东西老百姓家里很多,平时都拿来烧火做饭,用不完的堆田里烧了当肥料,这种东西纤维多,是做纸的材料。 来大唐后秦怀道最痛苦的就是上厕所,没有手纸,只能用厕筹刮,说白了就是木片或者竹片,那叫一个酸爽,之前东奔西跑,忙的没顾上,过段时间闲下来倒是可以尝试着做点手纸,秸秆这种材料就不错。 想到这儿,秦怀道说道:“一文钱十个蜂窝煤,可以让他们拿秸秆来换。” “秸秆?那玩意不值钱,家家都有,少主拿来干什么?” 秦怀道没好意思说用来做手纸,老百姓的观念里,纸是金贵的,读书人的雅物,岂能拿来擦屁股这等污秽之事?说道:“照做吧,收上来后堆库房,注意防火,防水,我明天需要出去十来天,庄上还有什么事需要定夺?” 贾有财寻思着秦怀道难道是可怜大家,给人家煤球又不好意思不收东西,就随便要点秸秆抵数?应该是这样,不行,这份人情得让大家知道,少主仁慈,大家不能不感念。 想到这儿,贾有财答应道:“行,就用秸秆换,这玩意不值钱,几乎没人买卖,不知道定价,少主给个价,回头老夫去操办,另外,庄上都在做工,眼下倒是没什么大事,就是少主烧的水泥不知道怎样了。” “回头我去看看,至于秸秆定价,你找各庄负责人一起商量个价,总不能让大家吃亏便是,做蜂窝煤的人有点少,我估计接下来拉煤的人会增加,可以让府上马叔再做些模具,不能让煤就这么堆着,万一下雨很麻烦。” 贾有财一听,愈发觉得自己猜测没错,少主就是在做好事,不能让大家亏,但也不能让少主亏,这价格终归是要合理才行,满口答应道:“少主放心,回头我就让人回府说一声。” 两人聊了一会儿庄上其他事,秦怀道来到实验水泥的那口小窑,烧了两天,开始中火,秦怀道爬上窑口看看,里面的石头开始发红,也不知道这么烧能否行得通,对负责烧火的府卫叮嘱道:“一定要记录好变化,每一个时辰记录一次,回头我要检查,另外,里面的东西不是烧化就行,得烧融,烧成水一样。” “记住了!”对方赶紧答应道。 秦怀道也不知道烧成液态对不对,先烧了再说,起码烧成液体将来磨就简单了,没烧过,试着来吧。 “出窑的时候我可能不在,一定要多冷却一两天,出窑时一定要戴口罩,口罩如果不够便找明月再做些,拿出来后存放库房,不能和别的东西混杂一起,还有,一定不能见水,下雨天不能出窑,等我回来看过后再烧 :出发 铁匠铺里响起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一锤下去,火星四溅,铁条就扁了,一层灰黑色杂质脱落,砸几下又放进去烧,如此反复,也不知道多少轮后铁条没什么杂质了,秦怀道没有罢休,将烧红的铁条对折在一起,拧成麻花状,继续锻打。 确定没什么杂质后,秦怀道用小锤将铁条砸扁,然后整形,没有模具定型,便用两根铁棒砸在一个木墩上,间隔不大,再将铁条卡在铁棒中间慢慢掰成弧形,这是个技术活,不能太快,太快会变形,裂开。 掰的时候还得先确定中心点,从中心开始掰,做成一个拉长的形,两端尾稍再翘起来些,尾稍烧好,砸了个凹口,将来凹口是要绑牛筋的,需要有个口子固定,不至于脱落,滑动等。 等定型完成后,秦怀道将弓背的中心位置支撑起来,悬空,查看两端是否平衡,这个环节叫调弓,如果不平衡,将来弹力就不一致,射出的箭就会偏,秦怀道一边观察,一边调试,直到完全平衡后松了口气。 一个下午总算做好弓背,晚饭后,秦怀道跟罗章说了一下行动的事,交代几句,让罗章今晚留在秦家庄,便回到铁铺继续加工。 弓背还是软铁,软铁没有弹性,必须做成钢,秦怀道用焖钢法继续烧,趁着渗碳的时间找来硬木和木匠用的工具,一通操作后做了个握把,握把和弓背中心形状完全一样,无缝吻合。 握把用来固定在弓的中心位置,方便抓握,还能固定钢条不动,提高两端的弹力,不能太长,太长会卡死钢条,拉不动,太短握不紧,也容易松。 烧水泥对于秦怀道来说没经验,但兵器制造门清,别说这种简单的弓,就算是枪和子弹都能自己造,特别是子弹,里面装多少火药很关键,多了就会重,子弹打出去不一样,甚至炸膛,少了更不行,一名好的特种兵,子弹基本都是自己加工,用着放心,当然,得有工具。 握把做好后还需要烤干水分,再涂上桐油继续慢慢烘烤,都是技术活。 一直忙到半夜时分,秦怀道估摸着渗碳差不多了,拿出弓背淬火,等冷却后顾不上打磨,将牛筋装上,试了试,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拉不开,但对薛仁贵来说估计有些轻,凑活着用,便交给早就迫不及待的薛仁贵。 薛仁贵试了试,说道:“这弓估计能射三十丈左右,要是再硬点更好。” 三十丈就是近百米远,平原作战确实不够,但丛林作战足够用了,秦怀道说道:“再硬点不难,只需要钢条做厚一些,整体做大一些,五十丈没问题,先凑活用,这次平匪就靠你了。” “谢少主,有了这张弓谁也别想靠近,就是没箭。”薛仁贵感激地说道。 “明天会有人带过来,不早了,回去休息吧。” 两人熄火,来到祠堂。 罗章还没睡,正在磨刀,看到薛仁贵手上那张弓眼前一亮,接过去试了试,力度刚好,赞叹道:“阿叔,这弓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好的是牛角弓,弓背包牛筋,用胶水粘住,很久才能做一把,阿叔居然大半天就做好了,看着和牛角弓差不多力道,太神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