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弹劾那两位倒霉的知州,当然有人连带着把前时新平郡王李明泽失踪的消息一起拿出来相提并论。摆事实讲道理,总而言之一句话——连江东王和临江王都免不了遇刺,李明泽小小一个郡王,谁能担保就不是遇到了刺客,或许干脆就已经死了?

而提出此事的不是别人,正是右相鲁豫非。作为朝堂重臣,别人要顾忌岳州知州陈芜舟是太后的娘家远亲,他却不用考虑这么多。而他自己心中亦清清楚楚,自己这样一个并非世家出身的官员能够占据朝堂高位,并不是太后用什么制衡之策,而是因为他能够在任何时候不偏不倚,所以,即便是下头一些目光异常刺眼,他却依旧岿然不动。

早在当初崔夙为李明泽抗辩的时候,太后便感觉到事情之中别有蹊跷,并暗中派出了人前去岳州查证。谁知道,如今事情尚没有一个明确的结果,突然又出现了江东王和临江王遇刺的事。一件件的合起来细看,她隐隐约约觉得,似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正在逐渐伸到了自己跟前。

想要和哀家比拼一下么?

太后眯起了眼睛,那一丝狭缝中,突然闪过了一丝精光。见庭下群臣折辩不休,但多半是往日和自己的弟弟魏国公走动得勤的人,她嘴角的冷笑不由更重了一些。放眼望去,除了几个她素来便看重的,少有能够在这个时候保持冷静的人。可笑的是,当日她两次废帝的时候,虽然天下震惊,但终究是拍手称快的多,如今这些人真的是在担心那两位贬谪异地的亲王?

“皇帝,你怎么看?”

太后淡淡的一句话顿时把那些议论全都扑灭了,一时间,众多各有含义的目光全都往御座上的皇帝看去。尽管在太后临朝称制期间,皇帝不过是一个摆设,但是,太后在这种时候咨询皇帝的态度,不少人心中便有些沉甸甸的。

“母后,儿臣亦以为鲁卿家的话有道理。”

皇帝连忙侧过了身子,神情中既有深深的震怒,也有痛心疾首的惋惜。

“先是太后出行遇刺,再是两位皇兄遭遇刺客,儿臣认为这绝非巧合。恳请太后派人严加追查此事,一定要让事情水落石出,也好让两位皇兄能够安心。儿臣认为,应立刻派出特使,前往当地督办此案,并立刻撤换两地知州。至于岳州之事同样疑点甚多,至少应该行文质问,同时应该向天下发文寻找新平郡王的下落。”

“皇帝果然想得周到。”尽管这番话滴水不漏,但是,太后却在心中暗自叹了一口气。自己这些儿子都不是当年的小孩子了,各自心里都有盘算,而李隆运虽然不管事,可却未必甘心一直大权旁落。只可惜,坐上这个位子,并不是有野心有手段便能够成事的。

正在殿中陷入了一片沉寂之中时,突然,往日从来都是一片死水一般的国公站班中,闪出了一个人影。只见此人一出列便毕恭毕敬地朝上面行礼,然后朗声道:“臣荣国公徐肃元,有事禀奏太后。”

“荣国公?”太后的眉头微微一蹙,随即点头道,“你说吧。”

此时,殿内响起了一阵嗡嗡的声音。虽说这些年国公的权势大不如前,但是,十几家国公错综复杂的关系合在一起,照样是一股莫大的势力。而前些天太后驾幸荣国府,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惊疑——莫非,这就是太后要重用昔日勋戚旧臣的信号?

“太后,皇上,临江王和江东王昔日贬谪于外,乃是为了国之大计,现如今突然遭此大难,臣以为应该立刻派人接回临江王和江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