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叹息道:“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先人摸索前行了何止千年?现在,终于有了一个好的办法,所以科举考试的内容,就需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之内尽可能的选出优秀的人才,再加以培养。

被国家培养出来的官员,总比被家族培养出来的官员要好,让官员成为国家的官员而不是家族的官员,我认为这也是很重要的,至于其他的,只要态度是对的,都可以商量,都可以慢慢来,咱们有很多时间。”

郭嘉听后,沉默了一阵。

然后他也是叹了口气。

“您真的思虑了很多啊。”

“我可是完整的经历过察举的整个流程,我也清楚的知道在二十年前,一个出身寒微的人到底要怎么才能一步一步地走到如今,我不希望那样的事情再出现了。”

刘备摇头道:“出现一个我,要死多少人作为代价呢?这些人原本都可以活着,都不用死,我想了很久到底要怎么做,幸好我想出来了,现在看来,效果也挺不错的,只不过还需要更多一点的时间罢了。”

郭嘉点头。

“既如此,具体的方略是如何的,确实不重要。”

“但是他们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就很重要了。”

刘备缓缓道:“所以,州考可以着重于个人聪明、努力与否,选考再进一步选拔聪明努力的人的同时,把不认同政策方略的人刷下去,到了君考,再做最后一次的甄别和选择。

打心底里认同大汉方略的人,就可以着重追踪,着重培养,大汉有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人才的流程,让他们一步步走过去,坚持到最后的,自然能成为国家栋梁。”

“那要是与您的考虑相悖呢?”

郭嘉询问道:“选考只是一篇作文,恐怕会有遗漏吧?”

“那也不要紧,至少他是个聪明也愿意努力的人。”

刘备转过头看向了郭嘉:“一个聪明且愿意努力的人,就不是一个认死理的人,在成长过程中,他会有所感悟,死不悔改的人,也无法在我们这套晋升体系中走到上层,所以,无伤大雅。

唯一让我有些遗憾的是,我们的准备时间还是不够,还是太仓促了,这次选考选出来的三千人里,农家子弟只有五百多人,成绩最好的排在第三百四十一名,这个名次我不是很满意。

整个大汉国,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农民,可是在科考之中,能够被选为官吏的,三千人里,只有两成是农家子弟,这对他们来说是不合适的,对大汉国来说,是极度危险的。

我不得不承认,他们还是弱势的,他们还需要时间去成长,不过我也不是很担心,第一次如此,下一次,三年之后,他们一定可以变得更优秀,更有竞争力,往后的每一次,他们都会得到成长。

我们选择官员,必须要从他们之中挑选,如果只是把他们看作工具,而不是活生生的人,那么迟早有一日,大汉会在他们的怒火之中轰然崩塌。”

郭嘉彻底明白了刘备的思量,没有再说什么。

他知道了,刘备是打心眼儿里要让士族高门的存在成为历史,要让士族高门的家族式人才培养机制成为历史,而转变为国家公开培养人才的方式。

对于这样的方式,郭嘉没什么反感,反正他对家族也不是很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