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二十九日,董卓最后一次劝说大宛国王放弃康居国,投效汉帝国,做刘备的乖儿子。

然而大宛国王却没有听出董卓话语里的那一丝丝“奠”的味道,于是,他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八月初一,张飞得到了消息,于是通报全军,准备作战。

他决定,由他统领北路汉军,由赵云统领南路汉军,两支军队齐头并进,一起扫灭大宛国的抵抗,最后的会师目的地定于大宛国都贵山城。

他们将在贵山城会师,然后彻底荡平大宛国的一切,将大宛国变成大汉第三帝国的【大宛郡】。

八月初三,多国联军誓师出征,向前线已经集结起来的大宛国军队和康居军队发起两路突袭,两支汉军铁骑作为先锋率先出击,一举击溃了大宛康居联军的前军,引发了他们的大崩溃,继而影响到了大宛康居联军的中军主力。

八月初四,大宛康居联军在前线的三万主力宣告崩溃,被多国联军全歼,大宛国门户洞开。

八月初六,张飞和赵云正式分兵,朝着两个方向进攻而去,一路上横扫大宛国的多座城池,不费吹灰之力荡平他们的微弱抵抗,一路攻城拔寨,进展迅速。

大宛国号称有三十万人口,六万军队,七十多座城池,但是这所谓的七十多座城池,大部分在汉军眼里都和一些大一点的聚落村寨比较相似,根本算不上什么正儿八经的城池,乃至于大宛国的国都贵山城,也就是一座稍大的县城。

但是因为这座都城建在山上,所以有了一些易守难攻的味道,当年李广利第一次出击大宛国会失败,也和这座城池的地理位置有关系。

但是轮到汉军,对付这些大一些的村寨“城池”,直接上猛火油罐烧,一轮轰击之下,几乎没有不被攻破的“城池”。

汉军的前进速度之快,远超大宛国和康居国的想象。

他们完全没想到前线三万主力会崩溃的那么快,也没想到汉军攻城拔寨的速度那么快,进军的速度也那么快,甚至于汉军距离贵山城只剩下五天路程的时候,康居的第二支援军才刚刚从本土出发,向大宛国驰援而来。

贞观四年八月二十九日,张飞所部汉军先锋先一步抵达了贵山城下,侦察地形、击溃大宛国的侦察部队之后,向张飞报告了这个消息,而当时,贵山城甚至还在急急忙忙的准备守城。

大宛国的统治集团从上到下都对多国联军的进展之神速表示非常的怀疑,非常的无法理解,完全不能想象他们怎么能那么快就打穿他们的国土,让他们如此狼狈不堪。

他们的国家防御,他们的军队,难道是纸糊的?

怎么就完全不能阻止敌军的前进步伐呢?

那么多城池,那么多障碍,那么多守军,就连阻挡他们一天的时间都办不到吗?

于是到了贵山城防御作战的时候,大宛国上上下下都是懵逼状态,完全反应不过来,多国联军都开始攻城了,天降火雨了,他们才如梦初醒般意识到了大事不妙。

但是这个时候求和,已经没有意义了,他们已经错过了太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