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若,你的心意我是明白的,公达的心意我也是明白的,荀氏的难处我也知道,所以我才说此事到此为止吧,不愿意的人始终是不会愿意的,强行为之,反而不美,我不是喜欢强迫人的人,这件事情,到此为止吧。”

不知道为什么,荀彧总是觉得心神不宁,哪怕是离开皇宫之后,也还是心神不宁,他总觉得刘备说这话可能有点言不由衷的意思。

曹氏夏侯氏和甄氏都已经做出了决断,刘备很高兴,还表扬了他们,轮到荀氏,刘备怎么忽然那么宽容了?

这个事情要是传出去,曹氏、夏侯氏和甄氏又该怎么看待呢?

荀彧思来想去,觉得不能如此,该做的事情还是要做,不能让荀氏成为一个特殊化的家族——现在的特殊化,在未来,可能就是边缘化的重要原因了。

于是荀彧快步离开了皇宫,准备回去对家族做进一步的争取和谈话。

另一边,荀彧离开之后,刘备摇了摇头。

荀彧是个很有能力的人,这一点他承认,他非常有能力,不管是做太守,还是做刺史,在行政方面,他得心应手,能够很好的使用各种政治手段把任务达成。

与此同时,他很清廉,人品不错,绝不贪污受贿,对于贪污受贿这种事情非常反感,以身作则,带动了身边人一起遵守朝廷的法度法规。

他治理的地方,官员足够清廉,办事效率也很高,所以刘备甚至觉得他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宰相人选,如果在西汉,或者秦朝,亦或者是战国时代,荀彧一定可以大放异彩。

他欣赏荀彧。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完全认可荀彧这个人。

没有谁是没有缺点,这是肯定的,荀彧也是如此。

对于一个统治者来说,最不能接受的就是臣下的权威直追自己或者超越自己,这一点也是东汉以来皇帝不置宰相的缘由之一。

而这,也是原先的时间线上,荀彧和曹操最终走向决裂的原因。

荀彧相对于曹操,比起臣下,可能更多的还是一种政治同盟,算是曹魏早期合伙人的身份,他为曹操奠定了统治基础,也由此成为曹操统治集团中至关重要的颍川士人集团的领袖。

曹操能够车翻袁绍,荀彧在其中居功至伟。

但是从曹操覆灭袁氏之后,就不打算继续维持这个“曹家主公荀家府”局面了。

理由很简单,在许昌,荀彧以尚书令的身份获得了主掌朝政的实际权力,随着曹操对袁绍的军事胜利,荀彧的政治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颍川士人的权力越来越大。

于是,曹操决定迁都邺城,将自己的政治核心转移到武力平定的河北地区,扶持河北士人制衡颍川士人,以获取更多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