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和孙吴的有识之士也知道诸葛亮在用蜀锦割大家的韭菜,曹丕做皇帝以后还亲自写文章让大家不要购买蜀锦,不要资敌,但是有用吗?

没有。

你不让我们买蜀锦用蜀锦,就等于不让我们吃盐。

让这个国家的上流社会、统治阶层不能吃盐,曹丕绝对办不到。

所以顺理成章的,蜀地大户们不管心里怎么想,也不得不接受将军钱的进入,接受去换钱所用各种货币和物资兑换将军钱,然后使用将军钱购买蜀锦回来用。

所谓上行下效,将军钱在上流社会流通了之后,在官员、豪强大族的人都开始使用之后,也很快就进入了益州的基层领域流通,并且因为其币值坚挺、制造精美,很快就受到了欢迎。

不得不说,确实有很多人拿到了将军钱之后就开始了收藏,做着和以往的一样的事情。

但是底层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本来就有限,那点点将军钱收藏了也就收藏了,购买蜀锦必须要拿出将军钱,还是大量的将军钱,所以基本的维持流通还是可以实现的。

一进一出,平衡是保持住了。

甚至通过对换钱所的掌控和一些细节上的操作,换钱所的存在还让刘备小有赚头,为他的钱袋子做出了一些小小的贡献。

凉州细盐、蜀锦这两样拳头产品被刘备和将军钱挂钩之后,基本上将军钱被上流社会和普通人全面接受也就是时间问题了。

在冀州,因为河间国、中山国和常山国全面食用凉州细盐,也随之通行了将军钱,且被刘备下令收回了铸币权。

冀州的其余地方郡国虽然没有失去铸币权,还在维持地方铸币和私人铸币的情况,但是因为刘备和古文学派、宦官集团的政治合作,凉州细盐也全面进入这些地区的市场。

面对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成熟的凉州细盐利益集团,还有一部分本地家族势力的合作,冀州本地的食盐集团不堪一击,很快,凉州细盐就成为了冀州唯一发售的食盐。

随着凉州细盐的胜利,辅以蜀锦一直以来的胜利,将军钱也随之进入整个冀州的流通领域,很快就对本地货币形成了全面的优势。

在此前提之上,虽然刘备没有明面上禁止冀州的私人铸币,但是冀州地区也很快就形成了将军钱对其他钱种的兑换规则,一枚将军钱兑换数枚地方铸币的规则很快就在冀州的其余郡国确立起来。

在这个过程中,刘备不断收集地方私铸货币,将之融化,变成全新的将军钱,再度投入当地市场。

辅以更加高效且优质的铸币技术,冀州的商品市场上很快形成了良币驱逐劣币的局势——将军钱是最高等级的“一等钱”已经成为整个冀州的共识,人们普遍更信任、更愿意使用币值坚挺的将军钱展开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