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有那么一点点的问题吧,因为董卓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政治地位与军事指挥权的,此前面对朝廷的试探,也是表明态度不想放弃这五千旧部,去哪儿都要带着这五千旧部,一身老封建老军人的行事风格,不符合新时代的要求。

但是相对于整个天下的状态来看,董卓的这五千人已经翻不起什么大风浪了,和朝廷之间的实力对比也是完全失衡的状态。

不管董卓听不听话,他早晚是刘备嘴里的一块肉。

工程事务上也差不多。

东汉帝国主要负责工程事务的太仆、执金吾等人不是在刘备的控制下,就是在张让的控制下,张让一贯配合刘备,所以在工部的对接工作方面,大将军府也能做到全盘掌控。

司法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司法三司的控制权刘备或多或少都沾一些。

司隶校尉是刘备的铁杆郭鸿。

御史大夫是刘备的铁杆马日磾。

只有廷尉不是刘备的人,而是古文学派的人,但是和刘备的关系也还不错。

刘备本身还是《左氏春秋》的阀阅之主,在春秋决狱盛行的时代,刘备在大将军府内设置法部对司法事务进行管理还是强而有力的。

所以东汉帝国的司法大权现在也被大将军府的法部控制着。

接着是吏部和人事权力。

人事权力的掌控上还是比较敏感的,大将军、骠骑将军和三公在实质上都有中央的人事权力,尚书台选部也有人事权力。

而刘备通过一系列的运作和争取,把大将军府、太尉府和尚书台选部以及皇帝本人拥有的人事权力掌控在手,综合到了大将军府吏部内。

而地方上,也通过自己的权威和【门生故吏遍天下】的政治格局,直接或者间接的控制了很多地方的人事,强而有力的影响着帝国的人事格局。

到吏部确立的如今,按照刘备自己的估算,他已经差不多控制了整个帝国七分之四的人事权力,还有皇权的大义宣称。

如果能把宦官集团和古文学派都覆灭掉,就差不多能掌控十分之九的人事权力了。

要是再能把察举制度的相关内容改掉,才算是彻底掌控了所有的人事权力。

当前的格局下,刘备实控的官府部门的人事都是大将军府吏部做出最终决断,原先负责人事的部门都在刘备的影响之下聚集在大将军府吏部之中处理事务和人事纠纷。

如果各方面对于某个职位有所争议,那么最终做出决定的也是大将军府的吏部。

司徒和司空的职位现在是空置的,骠骑将军府的人事权力依旧在名义上属于董重,但是董重自闭很久了,不曾行使过这个权力。

所以以刘备目前所掌控的七分之四的人事权力来看,相当一部分朝廷机构和军事机构的用人选拔,几乎是刘备一言以决之,他想用什么人,就能用什么人。

而相对于其他权力来看,人事权也是最不好全面收归己有的权力,牵扯面实在是太大,搞不好人事权力得是刘备所有权力拼图中的最后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