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战乱,幽州本土的势力已经比较衰微了,他们被袁绍的军队和鲜卑、乌桓的军队来回折磨,来回劫掠,本身已经损失严重,土地房产什么的都失去了很多,现在属于活着都比较困难的情况。

所以战乱之后,幸存的地方家族甚至在主动往外丢出奴隶。

战争严重破坏了生产,为了维持自身的奢侈生活,他们也不太养得起那么多的奴隶了,就算没有限奴令,他们本身也想要解除一部分的烦扰。

所以对于某些家族来说,限奴令简直就是他们给刘备的一个顺水人情,没什么无法接受的。

不过刘备这个限奴令给大部分人带来的影响还是太大了一些,没有官身只能留下三个奴仆,这让相当一部分幽州豪强都不太愿意接受。

而在这个情况下,涿郡涿县刘氏和涿郡涿县卢氏带头做出了表态,两家家主都表态要支持朝廷的限奴令,主动释出家族的大批奴仆交给官府统一安置,做了一个表率。

在此基础之上,又有一批态度比较温和的家族和家产破损比较严重需要官府帮忙度过危机的家族也做出了妥协,释出家族奴仆,没有和官府作对。

于是辽东郡以西的幽州地区整体来说都是愿意做出妥协的,少数不愿意妥协的就被夏侯惇调遣州郡兵马威慑、攻杀,除掉了十几二十个家族之后,幽州的限奴令就推行下去了。

至于在辽东郡、玄菟郡和乐浪郡地区,公孙度也表态要支持刘备的限奴令,不过公孙度显然还是玩的比较花的,他把刘备的限奴令当作了他巩固权势排斥异己的捷径。

与他关系好的,就算没有执行限奴令,他也会上报对方执行了限奴令。

与他关系不好的,就算执行了限奴令,他也会说对方没有彻底执行限奴令,于是将对方的家族定罪、破灭。

借着限奴令的颁布,公孙度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辽东三郡的权势和地位,使得他的权势在三郡之地更大了,三郡之地的人多投靠公孙度,为公孙度办事。

虽然如此,但是公孙度倒也是在客观上把限奴令贯彻了,给刘备上报了不少数目的奴隶,算是让当地的大族彻底成为官府的附庸。

幽州的限奴令也就随之得到了执行,没什么意外发生。

冀州的情况相对更加复杂一些,因为冀州不单单是刘备说了算,冀州北部的河间国、常山国和中山国是刘备说了算的。

所以这三地的各大家族势力以甄氏家族为首,积极响应刘备的限奴令,没有和刘备作对的打算。

虽然他们没有交出全部的奴隶,但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蓄奴大户,联合起来交给官府一个非常漂亮的数字,在外界看来,那就是严格执行了限奴令的模样,没什么好指摘的。

而暗地里,配合限奴令并且在舆论上支持限奴令的各大家族靠着甄氏家族的牵线搭桥,已经和刘备达成了协议。

冀州地区的贩盐事务正准备扩张规模,则之后将从他们当中挑选合作者。

与我合作,确实是有好处的——当前阶段刘备需要让他们看到这一点,他们才会真正的配合。

用政治上的服从和行动换取经济上的利益和未来政治上的关照,这在地方豪族看来并不是一笔赔本的买卖,哪怕为此稍微亏了那么一小小点,也不是不能接受。

只要刘备记着他们的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