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刘备担任大将军之后,给这个朝廷注入了远超刘宏统治时期的强力因子,天下人若要和雒阳朝廷唱反调,总要掂量一下他们是不是刘备所拥有的军队的对手。

而在最初的一批敌人浮出水面之后,刘备也非常惊喜的发现自己操控这个朝廷对外发布指令,是意外的有用,过去无法办到的事情,通过这个朝廷,都能办到。

他能很轻松的通过这个朝廷的渠道把他的声音传到整个汉帝国的国土上,他能很轻松的把自己的意志传递出去——尽管他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会遵从他的意志办事。

但是他的声音非常响亮,足以让人们都听到,然后根据利益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遵守。

一段时间的体验之后,刘备意识到这个朝廷所构建的为了统治天下而存在的一些途径、机构,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鸡肋,让这个朝廷在他的手中以某种方式存续并且保有一定的号召力,是对的。

所以,在袁绍袁术相继乱搞、作死之后,原本因为流传的谣言而对雒阳朝廷怀有疑虑的家伙们终于看清楚了还是雒阳朝廷比较靠谱。

他们面对着袁绍、袁术带来的真切的威胁,还是选择了雒阳朝廷,他们不想两不相帮了,而是选择了站队。

于是刘备轻松利用朝廷的命令构建起来了对袁绍和袁术的包围圈。

在他直接控制的军事力量尚且需要时间形成战斗力的时候,他通过朝廷的途径,直接锁住了袁绍和袁术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这种封锁虽然没有三体人的封锁那么牛逼,但是也是一种物理上的封锁。

袁绍想要突围,直接面对着公孙瓒、董卓和刘虞。

袁术想要突围,直接面临着周边的四郡国,他们都对袁绍、袁术怀着满满的敌意,且对雒阳朝廷的指令愿意服从。

而袁绍和袁术就需要通过愿意跟随他们的人所构建起来的力量与包围圈展开博弈,这必然是一个互相消耗的过程,而直属于雒阳朝廷的力量在这一阶段是可以苟着发育的。

不过说到底,敌人没有那么可怕,刘备才能放心的苟着发育,要是敌人比较可怕的话,他就要自己亲自下场了。

董卓、公孙瓒和刘虞那边他比较放心,这三个人的资源都比较多,绝对能让袁绍爽到。

四郡国那边的战斗力不好说,中原地区承平日久,郡国武备废弛,打起来估计是个菜鸡互啄的局面,但是更加没有底线的人会更有优势。

袁术就是那个没有底线的人。

所以刘备也打算趁这个机会观察一下那四郡国首脑们的战斗力如何。

很快,这个机会就来了。

中平六年的八月中旬,刘备在雒阳城旁边的首阳山指挥新兵们展开了一次大规模演武行动以观察新兵们的训练成果的时候,袁术忍不住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