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最差劲的二十人,刘备先把十名官员停职,然后上表给朝廷走流程,将这十人全部罢免。

又自己推荐自己信得过的可靠的能干的人暂时代理这些职位,等朝廷命令下来,直接履职。

十名吏员本身是官员自行辟召,所以等新官上任之后,将他们全部罢免,然后问罪,一个也不放过。

除了最差劲的二十人之外,官员队伍和吏员队伍里也有很差劲的,但是因为比烂没有比过那些更差劲的,所以没有列入前十名,但是也不能说就不惩戒了。

针对他们的过错和能力问题,刘备又罢免了三名县令,七名县丞,五名县尉,上表朝廷将他们或者降职,或者罢职,全部换上自己从庶务部里挑选出来的能干的人,暂时代行职位。

而对于地方属吏,还有风评、能力很差的三十七人,被刘备下令全部罢免、问罪,然后令新上任的部下重新选择能干的人担任那些职位。

至于其他的一些评价较差的官员、吏员,基本上是申斥、罚款、写悔过书为主。

于是一波淘汰的决断下来,足足有六十多名官、吏遭到降职、罢职,另有一百多人遭到申斥、罚款,惩罚力度不可谓不大。

说是末位淘汰也好,说是考成法也好,其实本质上都是为了淘汰无用的,换上能干的,对于东汉末年的现状来说,都属于猛药。

东汉帝国原本的官吏淘汰机制在宦官、外戚、士人三方面的多方精耕细作之下,已经基本上变成了铲除异己的工具,几乎失去了选贤任能的效用。

罢免的都是政敌,选出来的都是自己人,针对这种情况,刘备必须要另外建立机制,重新规划赛道。

用成绩说话,公平,公正,公开。

办不好事情,那就滚蛋,不管你是谁。

所以没人说刘备任人唯亲,反而有很多人称赞刘备的公正。

被淘汰掉的,的确是大家公认的无能,犯了错,惩戒他们是理所当然。

而被换上去的,虽然是刘备带来的身边人,但是在能力上也是公认的无可指摘。

而在优秀官员和吏员的评选方面,也有二十名优秀的官员、吏员得到了赏赐和优先升迁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