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迁的离开在庶务部内造成了很大的争议,一些感念刘备恩德的年轻士人对应迁极为不耻,甚至对他动手脚,打算狠狠的揍他一顿。

韩浩和简雍在刘备赶来之前一直都在努力调动人手维持秩序,直到刘备终于赶到庶务部。

因为刘备和其他古文学派上层人物不一样,是切切实实对他们有过恩德和照顾的。

这些年轻的士子们可以不在乎其他古文学派上层人物的指责,但是面对刘备,他们自觉自己是理亏的。

所以面对同僚们的指责,应迁没有反抗。

在刘备抵达之后,他更是选择向刘备谢罪,跪坐在刘备面前听凭刘备惩处。

如果刘备要打他,他不会还手。

刘备没有责怪他,而是询问他原因,询问他杨氏给了他什么承诺让他如此心动。

“他能让我做官,也确实让我走上仕途了,他会以太尉的身份辟召我进入太尉府,虽然身份上还是吏员,但是我很快就会被外放做县令,然后一步一步升迁,最后还是能回到雒阳,直至成为九卿高官。”

应迁坐在刘备对面,面无表情,直视刘备。

刘备不觉得奇怪,给自己倒了一杯米酒,喝了一口。

“就是因为他许诺了你这样的前程,许诺你做官吗?”

“这还不够吗?君侯,您应该比我更清楚,我们拼命读书,花费那么大的心思和代价来雒阳,究竟所为何事。”

应迁笑了出来:“难道就是为了读书学习,深究圣人道理吗?不,这样的话没几个人会相信的,我们是为了做官和荣华富贵才如此努力的,君侯,您不也是如此吗?”

“的确。”

刘备点了点头:“但是这样的事情做了一次,你的名声就不如从前了,庶务部里的人们也会敌视你,甚至于杨氏那边的人也不会对你正眼相待,这也没关系吗?”

“以我这样的出身,比起做官带来的好处,这种坏处根本不值一提,只要我能做官,就够了。”

应迁试图用笑容来掩盖苦涩,但是效果并不好,嘴角还没勾起,笑出来的努力就失败了。

于是他放弃了,双手捂着脸。

“君侯,您已经功成名就了,我没有那么好的运气和那么强的辩才,所以,我只能自己为自己考虑,我父亲耗费多少心血送我来雒阳求学,我都看在眼里!

家里是如何辛苦的花钱打通门路,去了大半家资,我也知道,离家之时,父亲紧紧握着我的手,告诉我,要我一定出人头地,如此才对得起家族,我没有选择,我要做官!”

如此一番话说出来,虽然应迁捂着脸,刘备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刘备感觉应迁此时此刻一定不是那么舒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