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他愿意和荀爽见面聊天的原因。

一个不懂得变通的家族是没有合作必要的,而颍川荀氏却具备一定的变通能力,并不呆板。

“荀君所言极是啊,我从一开始就不赞同继续打压古文学派,时过境迁,研习古文经学的人遍地都是,那么多人,怎么对付?不想着拉拢,居然还要打压,短视啊!何其短视啊!”

袁隗摇头叹息一阵,又看向荀爽,低声道:“事已至此,我看局面是难以挽回了,荀君注意到没有,从上个月到如今,今上和宦官莫名的安静,什么都没做,什么都没说。”

“注意到了,不过这才是最可怕的,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

荀爽低声道:“眼下大势就是针对吾等的党锢依旧,针对古文学派的党锢已然解除,要不了两三年,彼等就能登堂入室,掌握权势,届时,吾辈可就难说了,权势虽好,却也容易成为过眼云烟啊。”

“所以,荀君有什么妙计?”

“袁君问我妙计,怕不是自己也有了妙计?”

荀爽盯着袁隗。

袁隗抿了抿嘴唇,笑了出来,而后递上一支笔,一片竹简,开口道:“不如我们一起把自己的计策写下来,然后交换,如何?”

“甚好。”

荀爽瞬间露出笑容,同意了袁隗的建议。

两人执笔书写一阵,而后互相交换。

只看一眼,两人便心有灵犀般笑了出来,抬头再一看,相顾大笑。

“不愧是荀君!”

“袁君也一样,只能说,吾辈所思相当一致。”

“那么,就这样做?”

“就这样做吧!”

两人击掌三下,引为约定。

于是在今古文之争愈演愈烈的光和五年十月初一,新任司徒、袁氏家族话事人袁隗和受到禁锢的党人、荀氏家族话事人荀爽向皇帝刘宏公开上表。

他们以《公羊春秋》不合时宜为理由,请求皇帝刘宏仿光武皇帝之例,罢公羊,立《左氏春秋》为官方认可的春秋经唯一代表正统学术,设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