骤然听说冀州太平道闹事的消息,当时的刘备还非常惊讶,以为黄巾起义提前了。

后面打听来打听去,没听到黄巾起义的消息,才想起来张角在光和七年之前就搞过几次事情,只是规模不大,影响不大,损失也不大,就和过家家一样,很快就被地方官府平定了。

然后给在地方上有势力的信徒们花钱保了出来,接着活动了。

这样看起来,光和七年的黄巾大起义之所以可以天下三十六方一起起事,也是因为之前几次失败的造反而积累的经验所致。

要不怎么有句话叫剩者为王呢?

自古以来能造反一次被抓起来还死不掉的人少之又少,而张角就是其中一人,所以他积累了足够多的造反经验。

这下,刘备的心思就活泛开了。

他想起来黄巾军大起义中,幽州也是重灾区之一,以他现在的家业,绝对是黄巾军打土豪的对象之一,如果不加入他们,只能等着被他们打击。

但是说到底,他要是没有一定的武力基础,不管站在汉政府这边还是黄巾军这边,都很容易变成炮灰。

打那时候开始,他就打算朝着一方土豪的方向发展自己的势力。

购置土地,建设农庄,招揽佃户,建立基业,即使是将来在乱世之中,首先也要有自保的能力。

自此他就不甘于只是做一个街头霸王,而是开始积极向地方豪强转型,这些受过恩惠对他十分感激的流民就被他当做私人武装的来源,不能轻易遣散。

他派人在深山老林里给他们开辟了一个寨子,让他们靠山吃山,继续居留,同时自己开始尝试购置土地建立农庄,然后从这群流民中慢慢招纳佃户为自己耕种土地。

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模式,一边靠山吃山,一边等着刘备招纳去耕种土地,挺好的可持续发展。

后面刘备的势力越来越大,土地越买越多,一个地方豪强新贵的样子也就渐渐起来了,寨子里流民们的日子就那么凑合着过到了今天。

最开始寨子里也就二三百号人,规模小,当时的刘备也养不活那么多人。

但是现在,生活在刘备的私人农庄和深山寨子里的幽州流民大约有两千五百之多,青壮年男性有七百之多,一边耕种土地、山林打猎,一边也在秘密演武,锻炼武力。

刘备也从这些人当中发掘了自己最早的核心班底,扩充自己的势力和武力,维护自己的利益。

比如因为背了人命官司而不得不流亡幽州的河东人关羽,他就是因为身姿高大气力不凡而被刘备发掘,引为亲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