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驴现在有十岁了,对于自己的名字有特别的偏好,以至于它为什么那么喜欢“馒头”,一直都是个谜。

秦家族长开宗祠的时候,依然只有男丁进入,女眷都在外面。族长只是在祖宗面前说了一句,秦遇把媳妇儿带回来了。

仪式结束,秦遇携妻子和他娘去了族长家里。用过午饭后,秦遇就提起了办族学买族田的话题。

他现在手头宽裕些,还是愿意照顾族里。族里好了,也不会给他生乱。

秦崇恩也在,他意思是他们家经商,手里银钱也宽裕,愿意多出一部分钱。

其实这事早两年就可以做,但是这一辈最出息的是秦遇,所以要秦遇领头才行。

当初秦遇回京,除了升官,天子还赏赐了他金银,再加上他出去办差一年多近两年,核算下来的月银是一笔可观的数字。

还有铺子收入,苏家那边的分成,以及年关时候,下面送的碳敬,他攒了一笔钱。

碳敬,他是一群人中收的最少的,其他人还以为他刚来,胆子小。秦遇只是有点过不了心里那关。

不收,就不合群。所以收多少,就要好好衡量。

经过一番商量后,秦遇个人出一百六十两,言书从她嫁妆里出四十两,张氏出十两,共计两百一十两。

秦氏族人有点懵,这是个怎么说法,不都是一家人,怎么还单独拿出来说谁谁出了多少两。秦遇就解释了一下他娘和妻子被封敕命夫人,得赏赐的事。

其他人大惊,顿时看张氏和言书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然后秦遇又强调了一遍,言书出的银子是从言书的嫁妆里拿的,是言书的一份心意。

这下其他人哪里还有不懂的,连连对言书表示感谢。

之后秦崇恩出二百两。秦秀生家出了十八两,秦一安和秦小山家也各自出了十五两。

倒不是他们抠,而是他们出太多了,会让其他人没面子。之后秦氏其他族人,家里松快点的,都多多少少出了钱。

最后族长总共集到了四百八十两,倒是个吉祥数字。

上等田现在十六两银子一亩,中等田十三两银子一亩,下等田十两银子一亩。比起前些年,价钱是往上涨了。

族长想了想,对众人道:“中等田和下等田各买十亩,上等田买五亩。”就要310两银子。

这样还剩下170两银子,族学的地点要考量,买地,不过应该不会超过十五两银子。建造时候,族里的男人可以去帮忙,能省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