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去东北,一个是没办法把稻花鱼、稻花蟹一起搞了,最大范围地提升经济效益,另一个也是人生地不熟,一切都得从零开始。

再者,大清和沙俄的冲突矛盾还没解决,冬天一过,冰河解冻,那边随时都可能发生战乱,缺乏安全稳定的研究环境。

继许三之后,胤祚又派人把许多农家子弟和擅长种植的老农们送去了各个地方。

农业方面他帮不上什么忙,眼瞅着这些人把他知道的仅有内容都学会学好了,赶紧给人给钱给地,放他们自己出去研究。

优种育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少的计量单位就是年,还不一定会有成果与回报,没看到效果,户部那群吝啬的大臣肯定不会拿钱出来,胤祚已经做好每年投入一百万两白银的准备。

他倒是想多投入一些,可是在钢筋混凝土堤坝没有建完之前,还得支撑其他项目的研究,的确拿不出更多了。

为了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地研究,不为研究经费所苦,胤祚决定多搞一点钱。

首先就是把今年的钢筋混凝土堤坝份额分出去一点。

其次就是:拉赞助。

春天到了,夏天还会远吗?

夏天到了,洪水还会远吗?

这一天,胤祚再度站上了朝堂。

“去年,你们说没钱,我给了。今年,你们还是没钱吗?”

五岁孩童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扫过朝堂上的每一位大臣,与他视线相对的大臣们都低垂下了脑袋。

他们已经看过那一本本厚重的账本,知道每一座钢筋混凝土堤坝的建设花费多少银两,更知道近一年来六阿哥前前后后投进去了多少钱。

那是把整个国库现有的银两贴进去都不够的天文数字,也就是六阿哥名下那么多产业边赚边投才能撑得住。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人敢参六阿哥身为皇子阿哥却做那么大的生意,好几项生意都形成了垄断,违背康熙“不与民争利”的意思。

那么会赚钱的聚财童子都要撑不住了,把聚财童子搞下去,他们自己上吗?得了吧。

正因为知道钢筋混凝土堤坝太费钱,把整个国库砸进去都不够,大家才会把主意打到六阿哥身上。

——既然你已经开始投钱了,既然你那么会赚钱,那就继续赚钱继续投吧。

出于这样的想法,没有人能够坦然地和胤祚对视。

脸皮再厚,他们也没忘记六阿哥今年才五岁,比很多人的孙子都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