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还在下,天早早的就很黑了。卧房中灯火通明,窗户紧闭着,听得到雨打芭蕉的声音。这场雨下了很久,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

姜善从宫中回来,衣裳几乎淋透了。下人们忙忙的伺候姜善沐浴,换了衣裳坐在罗汉榻上。他身边,一个年岁不大的小丫鬟用布巾包着姜善的头发,放在熏炉上蒸干。

屋外雨声作响,屋内却静谧不已。姜善一个人对着灯,也不说话只是发呆。

“呀。”小丫头低低的叫了一声。

姜善偏了偏头,只见小丫头捧着姜善的长发,乌鸦鸦的头发里,一根白头发尤其明显。

小丫头偷着眼看姜善,姜善将头发拢在一侧,伸手揪下了那根白头发。

小丫头声音小小的,“白头发不能拔的,拔一根长十根,会越长越多。”

姜善看了她一眼,道:“无稽之谈罢了。”

姜善拢了拢头发,自己用檀木梳子一点点的梳。小丫头羡慕的看着姜善的双手,他的双手纤长,骨节鲜明而恰到好处,同黑色的头发放在一起,仿佛是莹润的玉石一般。

“看什么?”

小丫头回过神,道:“大人的手可真好看。”

姜善目光落在自己的一双手上,养尊处优这么几年,姜善从头到尾哪怕头发丝儿都是精致得不能再精致的,逞论这一双颇得端献偏爱的手。

这样的一双手,白皙柔软不让处子,手腕上还带着三两只镯子,随着姜善的动作相互碰撞,声如碎玉裂帛。

坊间传闻姜厂公奢靡,穿戴艳丽,其实这些都是端献喜欢的。端献喜欢姜善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姜善随着他,一二年也养成了习惯,耳扣,镯子,纽扣之类轮换着带,在人前也不避讳,所以才传出了这些名声。

说起镯子,姜善又想起了那对血玉镯子,他眉头皱起来,将手腕上的几个细银镯子褪下来,叫小丫头收好。

“厂公,三秋大人到了。”外头有人喊。

“叫他进来。”姜善抹了一把脸,那边三秋走进来,叫了一声,“师父。”

姜善坐在罗汉床上,穿着广袖长衫,缎子样的头发随意披散着,倒衬出他面色苍白。

姜善并不啰嗦,直接问道:“尚意诚的事是锦衣卫查的,还是你去查的?”

三秋谨慎的回道:“陛下命我来查这件事。”

“查出什么了?”

三秋便道:“当日尚意诚外出交际,是太常寺卿家孙儿满月酒,尚意诚身为太常寺寺丞,去往赴宴实属正常。在尚意诚那一桌,坐的都是他的同僚,其中一位也就是送尚意诚回家,发现观音像的那位,前几日搬了家,换去了一座三进的大宅院,近来很是春风得意。我前日拿了他,还不等细审,他就在狱中自尽了。”

姜善皱起了眉,若单单是挑拨离间也还罢了,可是能使一个官员在狱中自杀,这就不太是寻常人所为了。

姜善思虑片刻,又道:“观音像源头出在宫里,宫里的人查了吗?”

三秋看了看姜善,道:“论理,宫人的赏罚刑事都由司礼监负责,不如师父您受累亲自去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