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上行驶的卡车车队也陷入了混乱,一时堵塞起来,一些惊慌失措的司机停车逃跑,后续车辆撞到了一起。傅小光没有向大桥发射一发炮弹,他也不希望敌人把桥炸掉。不过这次袭击,仍然引发了敌人的炸桥程序,一直到最后一刻才被恢复冷静的最高指挥部制止。

叶林斯基的指挥部内,各种敌情迅速汇总到眼前,暂时只有北方的日本人传来了好消息,而印度人防守的区域,则全部遭到了突破,开始向他求救。不过,正面敌人的炮火和机动都有所减少了,这是敌人耗尽燃油和弹药的兆头,他说服自己不能分兵去救印度人,新德里有几十万印度军队,只要坚持到白天,就能多少恢复一些战斗力,而敌人的兵力会随着时间而衰竭。他希望日本人能继续力挽狂澜,顶住北方的压力。

亚希尼的坦克迅速从一堆堆燃烧的步兵战车旁通过,他草草数了一下,如果敌人投入了一个机步团,大约一半的兵力没有了。

2连的一辆战车报告遭到了穿甲弹射击,没有击穿,当然敌人也没有暴露出来。夜视距离上,哪怕数百米的差距让所有车长赶到无力。这个距离随着诸多因素而变化,除了技术上的差别,以逸待劳的一方,因为发动机或者炮管温度较低,更容易在夜幕中隐藏自己。

他将战车开到靠前位置,如果敌人从25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向他射击,他有把我抵挡一下。并且他信不过别的车组可以看到火光,并在对手发射烟雾的短时间内抓住机会。

激光告警很快就探测到了一束意图不良的激光,这个设备能提供对方方位,当然最好的预防办法是发射烟幕弹避过这一击,比较傻的办法是不做防御,直接迎着激光开过去,当然至少可以用正面最坚硬的装甲碰一下,他选择迎面开过去,现在不是逃避的时刻,他换上了一发贫铀弹,等着敌人开火。

他看到了前方地平线上一闪而逝的火光,这一击转瞬就到了。

接近10兆焦的动能撞击坦克正面时,发出了短促而又顿挫的声音,这种震动能够传递到炮塔内,造成成员短时间的耳鸣,这意味着钨芯折断,装甲完全吸收了能量。

选择挨这一炮使得他第一时间找到了目标,敌人不光夜视能力很强,而且远距离射击准头很好,如果说有什么缺陷,似乎是那门44倍口径的120毫米火炮,并不是这片战场上最强劲的。亚希尼敢于直面敌人,部分是因为对手刚刚远距离射击96式坦克失手,这让他心里大致有底,虽然他本质上讨厌将坦克战等同于装甲和火力的简单较量,但是今天他拖延了太多时间,只能拼一下金属硬度了。

敌人射击后,在热像仪背景中凸显出来。亚希尼下令停车,以便于塔西姆能够稳定瞄准打出这一炮。从测距数字看,敌人也处于停车状态,距离接近3公里。稳像火控以及射击门控制,可以将高低方向的精度控制在0.1密位以下,但是对于2800米外的目标,这个数字仍然嫌不够,所以必须停车。

那辆90式在射击后不久,开始发射烟幕弹,于是目标再次在消失在背景的噪波干扰中,不过那不要紧,因为塔西姆已经抓到了它,穿甲弹相对于炮射导弹的一个优势,就在于速速。对于一辆停车状态的坦克而言,炮弹飞到的区区两秒钟时间内,不大可能从原地逃走。

伴随着巨大的摇晃,一发贫铀弹从99式坦克50倍口径的火炮中射出,直飞目标。

90坦克果然停在原地等着这一炮,日本车长为了看清目标是否被击中,发射烟幕弹有一些晚,以至于被塔西姆的测距激光扫到,这意味着对手得到了射击诸元,他没有试图在烟雾掩护下逃离原地,从0速度启动并转弯,只能增加被弹面积以及露出较薄的装甲。他做出和亚希尼一样的选择,将最硬的一面对准目标,硬抗这一下,当然他预判对手很可能无法击中自己。根据统合幕僚部的情报,中国坦克的长杆炮弹在飞行抄过2公里后,弹芯会会失去稳定发生抖动,所以部队要求,务必将战斗限定在这个距离之外。

贫铀弹直接击中90坦克炮塔正面,装甲如同奶油一样被钻破,炮弹直接贯穿炮塔,并且立即引发了内部火灾。

自动灭火系统迅速将第一次火势扑灭,但是滚烫的碎屑飞溅到后部油路管道上,随即引发第二次大火。

亚希尼看到了巨大的爆炸,显然目标内部的弹药噼噼啪啪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