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调整倍率,从一堆逃跑中的印度车辆中找到了一辆类似bmp-1的轮式战车,可以看到那辆战车短小的火炮上架着一枚反坦克导弹,他指示炮手先干掉这个目标。

炮手开火瞄准这个目标时,贺凡继续大范围搜索可疑目标,他有一双鹰一样的眼睛,可以通过迅速转动的周视镜,找到地平线上一闪而过的可疑目标截面。

他搜索的这段时间,10辆中国坦克迎着多出6倍的印度坦克又开出了几百米,这期间心虚的印度坦克又抢先打了几轮炮,仍然没有挨上边的。中国坦克群则稍微变化了队形,将正面迎向目标,这样可以使得己方以最强的装甲对准敌人,这个变化谈不上确立优势,因为对方的首上装甲也会同时会对准自己,不过真正的好处在于,对头行驶,可以减少对方在水平方向上的移动,减少提前量计算的误差;在远距离上,这个不定的误差远比横风造成的要大,至于对手的正面装甲,实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因素。

贺凡没有催促炮长开火,他知道跟踪目标时间越长,对目标横向移动速率的取样就越准确,火炮开火时巨大的动能使得坦克前后摇晃起来,不过贺凡紧贴护额垫,视线跟着坦克晃动,在陀螺仪对瞄准线作出精确补偿后,背景目标几乎感觉不到摇晃,在样的观瞄条件,在那些需要通过稳定火炮来稳定瞄准线的二代坦克上是不可想象的。

他转过周视镜,跟踪到轻飘的炮弹正慢慢飞向目标前方,高度不断地减低,最终和抢到跟前的敌人装甲车撞到了一起,敌人坦克瞬间变成了一团火,且停了下来。他这才转过视野,炮手已经在自行瞄准敌人坦克了,距离在1800米外。

最近的这些印度杂牌部队因为缺乏武器,总是将轮式装甲车作为装甲兵的补充和坦克部署在了一起,多少造成了一些坦克手无法在战场上分辨哪一个目标更优先,原则上当然是坦克是更重要的目标,但是事实上,那些比较新型的,具备发射导弹能力的轮式战车往往更加致命。

“迎向敌人减低车速,不要释放烟雾,以免影响后面战车瞄准。”

他最后提醒道,然后就要靠各车组自己发挥了。

10辆坦克的炮管稳稳指向前方目标,即使坦克底盘起伏跳跃,但是炮管本身通过2组闭环伺服稳定系统内的陀螺仪绕轴信号放大,驱动力矩电机,对高低以及方向偏差进行补偿,这样复杂的稳定系统使得火炮始终可以回到炮长瞄准的修正方向上。当然,这些对火炮的稳定措施仍然不足以使得火炮在坦克机动状态下击中目标,实际上火炮仍然在以肉眼不易察觉的超过05密位的幅度,进行高低方向摆动,水平方向上的误差更大一些,要完全稳定沉重的火炮几乎是不可能的。

最后解决这些问题的,是火炮的射击重合门技术,这是一种等待火炮射击线与炮长实际瞄准线重合后,才击发的手段,鉴于瞄准线的稳定精度高于沉重的火炮稳定精度一个数量级,利用这种方式可以使得火炮射击精度达到理论最高水平。

现代坦克战的胜负,当然不是靠火炮射程决定,在所有涉及远距离交火,并确立胜算的因素中,瞄准以及射击的精度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贺凡判断,对手只在80年代升级过一次的火控系统,可以在500米内威胁到自己,当然不是信口胡说的,他这个人从来不会高估对手,也不会低估对手。排除穿甲弹以及装甲的差别,99式坦克比对手占据了大约1500米一上的精确射击优势,这使得他当然可以从容不迫地面对数倍于己的对手。在他的估算中,今天没有一辆敌人坦克可以跑掉,这就是武器代差的优势。

贺凡坦克的第一次齐射,对方就有7辆坦克被击毁燃烧,大部分99坦克没有错过目标,主要的失误在于一些坦克重复击中了同一个目标。

敌人开始发狂般地加速冲过来,这是具有数量优势,且勇气不凡的对手,通常会使用的策略,类似库尔斯克战场上T34集群对虎式坦克发起的冲锋,不过时空相隔,物是人非,事实的本质区别在于T34与德国坦克并没有代差。

贺凡的第二轮射击,准头更好,冲在前方的一整排敌人坦克被齐刷刷打停起火,敌人已经盲目的射击了很多次,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次动对动的射击时靠谱恶,印度指挥官如果没有被打死,这会儿应该要陷入绝望,因为他根本没有获胜的机会,甚至也没有逃离战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