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炮兵的炮弹持续了一会儿,秦东辉坐在战壕内背对着炮弹飞来的方向仔细倾听,他可以听出,这些是122毫米榴弹炮,夹杂着一些威力更小的迫击炮弹,没有发现更大口径的火力。

短暂

的嚣张之后,敌人炮火渐渐减弱了,这是不是印证了敌人的炮弹有限?他不知道火力准备还会持续多久,不过从指挥部情报处掌握的情况看,敌人的物资紧巴巴,应该不会太久。

果然,又过了一会儿,炮击变得稀稀拉拉起来,这是步兵即将出动的信号。对面树林里升起了十几颗各色信号弹,那应该是给绵延十多公里上的战线上各个单位发出的同步行动信号?

“当心坦克!”有人大喊起来。

少将想探出头去看,被身边的人按了下去。

也许敌人决心把所有的杀手锏在第一轮攻击中全都用上,甚至不等西面的23师,也许他们计算了中国空军从出动到到达的时间,认为第一波攻击必须孤注一掷?

“前方战线上暴起一簇簇的火光,伞兵们按照事先的准备,进行第一轮的照明弹射击,其目的就是要将隐入夜幕中的敌人显现出来。”

照明弹纷纷落下时,可以看到,插满了树枝的印度坦克冲在了最前面,犹如一只只刺猬,其后的阴影中是低矮的步兵战车。它们以极高的速度穿越起伏的空旷区域,转眼间已经突破了一半距离。不过敌人的步炮以及步坦协同确实欠火候,步兵出动的时间滞后,行动也较为犹豫。炮火准备行将完结时,坦克正落在了一个不前不后的暴露位置上,而行动迟缓的步兵落在了更远的距离上。敌人步兵距离坦克至少有250米,显得相当脱节。

最前面大约10辆坦克就在战壕500米外,被照明弹照得透亮。这是一个足够反坦克导弹发挥威力距离。从坑道内搬出来的红箭导弹,经过极快的部署,正好可以展开反击。这些导弹高出战壕很多,各方面也谈不上先进,但是有一个优点是,射手可以躲在战壕里,通过潜望镜操做。敌人坦克行进到400米的距离上,几枚导弹拖着火焰飞向敌人,射手在目镜内,始终将瞄准线对准移动的目标,导弹按照测角仪信息,对飞行路线进行必要的调整。

很快冲在第一的那辆T55就被1枚导弹击中侧面,爆炸过后,履带板哗啦啦掉落下来。随即炮塔转向离合失控,炮管歪向一边,指着地面。随后炮管里开始喷出大量的白烟,这说明坦克内部已经开始燃烧了,烟雾通过炮闩漏了出来。

没见到人员逃脱,连锁的弹药殉爆就将坦克炮塔炸飞了。火光将躲在一侧的低矮bmp1型战车暴露出来。敌人立即开始利用起火力反击,从车后方下车的印度兵没有退却,呐喊着向前冲锋起来,很快被埋伏着的机关枪扫倒了。躲在后方的印度迫击炮立即还以颜色,对火力点展开射击。

一时间敌人的气势似乎还占据了优势,大约一个团的印度步兵形成了漫长松散的散兵线,从正面冲过来,印度兵走走停停,不时在远远超过射程的距离上瞎开火。中国军队发射的迫击炮在人群中开花,但是碍于威力和投射密度不足,根本无法阻挡敌人的冲锋。

秦东辉坐在战壕内,接到了各个部队的报告,敌人的这次攻势是全线发起的,投入力量大概在2个团以上,暂时没有发现攻击的重点。

在大约十分钟不充分的火力准备后,印度炮兵火力没有停止,他们渐渐转入到了支援射击中,这一轮射击的准头要好一些,显然躲在树林的观察所起了作用。不过敌人炮兵没有转移的事实确实让秦东辉吃惊,他呼叫空军务必找到战线后方不远处的火炮阵地,看来印度炮兵也没准备逃跑,就是拼死要做这一锤子买卖了。

一架侦察直升机,从提斯普尔起飞后,径直飞到印度战线后方,飞行员低空飞过黑漆漆的森林,根据命令搜索深林深处。远远看到了森林中间的不断地闪光,飞行员对照地图,这个位置正好在横穿布拉查布里国家公园的公路附近,显然是一个借着原始森林掩护,偷袭前沿的炮兵阵地。不过在夜里,森林可遮掩不住火炮的火光。飞行员立即上报了发现敌人炮兵的情报,随后向那里猛扑过去。飞机上只有2组火箭弹,不过前面正在死人,一刻也不能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