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僚机机头的转向,罗尔上尉的hdd显示器上也失去了另一架敌人的踪迹的更新。不过敌人势必正在从2点钟移动到1点钟方向——一个非常理想的方位角。上尉仍然不想暴露自己,始终使用iRST通道,他已型的2打1的战术,由一架僚机佯在前面装逃走,而另一架则在尾随战机视野外,偷偷减速拖到后面。按照他们的如意算盘,反击几乎不会浪费航程。如果这样的诡计都能够侥幸得逞的话,那么今天一定是巴基斯坦空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大日子。

战场的另一端,米格僚机用一对一的跟踪方式截获目标,随即发射了一枚R77中距弹。罗尔预料,几十秒后,敌人的雷达告警器就会有所发现,并开始做出一些规避。而那也将是躲在一侧的那架长机的反击信号。上尉悄悄跟上目标,保持在左侧很小的方位角内,并减低了高度,他这么反其道而行,只是为了躲进是敌人视线不易看到的死角。

iRST锁定框已经套住了目标。现在还看不见那架飞机,不过估计穿过云海就能看见,毕竟那是一架很大的飞机。计算机默认攻击方式为R73导弹,这是一种可以借由iRST引导的导弹。敌机开始慢慢移动,他开始缓缓的转向东面的米格29僚机,同样没有使用雷达。罗尔早就识破了对手的诡计,所以他并不吃惊。这些巴基斯坦飞行员总是贪得无厌,今天得让他们吃点苦头。

最后一丝云雾消失的时候,罗尔看到了hud上的一个黑点。那确实是一架双垂尾的重型战斗机,风传中国提供了少数几架单座的飞机给巴基斯坦,但是这架显然是双座飞机,这些飞机显然是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他估计距离不足10公里,米格29处于绝佳的滞后尾随当中,而敌机还毫无察觉。上尉将孔径对准黑点,这是一种近战模式。他保持自己的动作与目标一样舒缓,敌人的后座飞行员即使回头,也很容易被一侧的水平尾翼挡住视线。

2架僚机此时依然在激烈地追逐着,米格29似乎难以占到便宜,他在35公里的距离发射的中距导弹,被轻易甩掉。现在他必须迅速撵上去拼一下格斗。

哈米德的红外搜索系统同样抓住了目标。敌人正心急火燎地从他面前闪过,就向一只扑向诱饵的饿狼。搜索环紧紧套住那架米格。它的加力燃烧室喷出的耀眼火焰使得这架米格的红外辐射在10公里外就可以被截获。

但是少校突然觉得这一切来得太容易了。很少有飞行员会在一个目标从雷达上不知所踪后,依然这么勇猛的冲刺,尤其印度飞行员一直都不怎么勇敢。

“太可疑了,我们得查看一下我们的后面。”说着话,少校做了一个滚筒动作。飞机颠倒的那一刻,他和武器操作员同时看到了蓝色的海面上有一个紧追而至的白点,两人不由倒吸了一口冷气。

这是一架崭新的米格29,与那些油漆剥落严重,在阳光下熠熠反光的老式米格29完全不一样。机舱里的印度飞行员正抬头看着上面的对手。少校知道如果自己能看出这样的细节,这说明距离只有几公里而已。

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手疾眼快,迅速按下干扰弹面板的按钮,释放了3组红外干扰弹。在漫天的白眼中,少校立即以极大地攻角转弯,敌人正处于一个刁钻的角度,但是距离和高度并不算很理想。

但是敌机没有给少校快速摆脱的机会,他反之的动作一样的快,死死咬住了歼11bS的后方,并且迅速将跟踪模式改成了雷达模式。雷达告警开始尖叫起来,甲虫雷达的预热时间之短并未出乎哈米德的预料,他在一连串翻滚后,改用垂直爬升方式,并放出几组箔条,企图将高度处于劣势的敌人摆脱,他希望借由歼11bS轻载荷下的出色机动性,用一个筋斗扭转局面,将爬升不及的敌人纳入前半球的攻击范围内。但是敌机毫不示弱,不计燃料地加力追击,始终将咬哈米德,少校甚至无法摆脱敌人的雷达,这样的距离确实很难借助箔条来干扰敌机的雷达。

歼11bS始终在罗尔的座舱罩上方移动,想借助一两个大攻角的动作来一举扭转被动。罗尔很清楚对方在害怕什么,自己离开古吉拉特邦的机场只有250公里,而他们还剩下750公里。所以只要把空战拖上2分钟,他们就一定回不去。

垂直扫描很勉强地截获了上方的敌机,罗尔当即发射了2枚R77导弹,他倒不是指望能打中,R77导弹的手册里,严格限制了战机在发射这种导弹时的攻角和俯仰角状态,勉强开火意义不大;不过上尉可以借着这次射击吓唬一下敌人,同时减少一些重量,那架重型机机动能力了得,必须小心应对。为今之计就是慢慢与焦躁的敌人纠缠下去,通常情况下航程是米格29的一个劣势,不过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

不出预料,导弹拖着2道诡异的尾迹,飞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但是罗尔的爬升速率也提高了一些,他的燃油也已经过半了,机动能力丝毫不落下风。敌机已经完成了筋斗,进入了俯冲,罗尔紧随其后不敢有丝毫放松,这些敌机很可能可以借助头盔瞄准器向前半球任何位置发射导弹,所以不得不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