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总长鼓掌了,林锐和严林就轻松了。接下来的汇报表演一路顺风,队员们也把自己的看家本事拿出来。无论是大口径狙击步枪反器材射击,还是小口径狙击步枪反恐怖射击,还是野外条件下伪装潜行、射击运动目标、控制目标区域……都表现出来平时的训练水平,体现了特种部队狙击手的职业化素质。

副总长也并没有就此不给孙守江机会,相反小口径狙击步枪反恐怖应用射击,孙守江成了副总长钦点的表演对象。拿到自己校对好的枪,憋了一口气的孙守江上蹿下跳,连连中靶,给自己找回了面子。

最后是韩光和蔡晓春的狙击步枪超射程射击。

这不是集训队队员都要训练的科目,而是严林给韩光和蔡晓春专门加码的小课科目。所谓超射程射击,就是在射击有效射程以外的目标。子弹依靠的不再是初速,而是在风速、地心引力等各种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命中目标。其实打出去的就是流弹,流弹可以击中目标,基本上是看运气;但是对于训练有素的狙击手来说,却不是运气,而是综合素质——判断、技术、演算能力等。

韩光和蔡晓春一人一把88狙击步枪,坐在射击地线前。

他们前面坐着两个观察手,步枪枪口就架在观察手的肩膀上。在野外条件下,观察手在必要情况下要成为狙击手的射击依托。当然自己的耳朵要防护好,因为狙击步枪的枪声都是巨大的。所以作为韩光观察手的孙守江耳朵里面塞入了俩弹壳,另外一个蔡晓春的观察手塞了两团揉成纸球的手纸。

孙守江拿着85激光测距仪,观察前面的目标:“2100米,风向东北,风速7米/秒——有把握吗?”

韩光不说话,在心里换算着调整狙击步枪的瞄准镜。

另外一个观察手也在报告:“2100米,风向东北,风速7米/秒。”

蔡晓春也在换算着,调整狙击步枪的瞄准镜。

2100米外的山头上,是一个立起来的木头人模型。

规则是每人三枪,打中木头人算胜。

副总长已经凑在立起来的炮兵观察镜前:“传我的命令,打中没打中都没关系。这是射程以外,纯表演科目,别给战士心理压力。”

“是。”林锐说。

但是韩光和蔡晓春可不这么想,两个人都在反复计算着,都面色冷酷。

一只马蜂嗡嗡飞来,钉在韩光的脖子上,他纹丝不动,仿佛凝固了一般。

蔡晓春调整自己的呼吸,虎口均匀压力。

砰!

蔡晓春扣动扳机,打了第一枪。

2100米的距离,曳光弹的痕迹清晰可辨。弹头划了一个弧线,准确飘向靶子。但是没有打中,落在了靶子下面的土地上,打起浮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