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马上就要就任五城都御史了,他要做的事情你也知道,先让东厂摸摸底,别到时候两眼一抹黑,在被人给下了黑手。”

“海瑞都那么大岁数了,要是被人下了黑手,估计就活不成了。”

听了朱翊钧这话,张鲸连忙躬身道:“是,皇爷,老奴明白,回去就安排人手,一定不会误了海大人的事情,把所有人都盯住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点事情让张鲸去做,自然是没问题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朝廷的事情也都在稳步的推进,新作物的推广也进行的很顺利。有了前几年的推广,大家对新作物接受起来倒是没那么费劲。

毕竟新作物的产量高,大兴县的试验田的产量也早就传遍了。

虽然街面上的种子价格有点高,可是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勋贵和当官的开始种,毕竟他们才是最了解新作物的人。

公务员入住顺天府,老旧的胥吏转任公务员,张国彦进行的井井有条。

不得不说,张国彦做事就是稳重可靠,这些事情交到他的手里面,不但没有出问题,而且推进的很快,这个优点别人就比不了。

五城都御史衙门在内阁和吏部的支持下,也建立的差不多了,只等着确认五城都御史的人选,然后衙门就可以挂牌办公了。

五城提督的人选也有,是朱翊钧从税务司调过来的,名字叫做方明。

这个人在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时候立过大功,升任了税务司税役总税头,这一次朱翊钧把他调到了五城提督衙门,任职五城提督。

朱翊钧看重他,倒不是因为他以前的功勋,而是因为这个方明胆大心细,敢做事。

这一点在五城提督衙门尤其重要,如果来了一个软柿子,那在这个位置上什么事情也做不出来。毕竟这边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大多都是得罪人的。

税务司王用汲也从南京赶了回来,江南的官绅一体纳粮平静的完成了,王用汲在南京的任务也就完成了。接下来朝廷在农税方面,基本上就是维稳和继续深化。

徐德和赵廉还在东南沿海清查通倭,倒是查了几家为富不仁的海商,像甄家那样的大案子倒是没有爆出来。

朱翊钧看着这一段时间的奏报,满意的点了点头。

天津港那边,宋应昌也来了奏折,造船厂的修建也进入了正轨,预计入秋之前第一个船坞就能建造完毕,造船厂就能尝试建造第一艘战舰了。

皇家水师提督殷正茂也来了奏折,五千水师士卒整训已经大半年了。

到现在为止基本上也进入了正轨,戚继光的侄子戚金表现很好,用殷正茂的话说,戚金深的戚继光的真传,无论海战陆战都很精通。

对于训练士卒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殷正茂在奏折的最后还请求扩编皇家水师,用殷正茂的话说,五千人完全不够。现在五千人的整训完成了,是时候扩编了,这一次扩编的目标是两万人。

朱翊钧想了想就答应了,现在钱粮不是问题。

皇家水师那边也的确需要人手,一旦船下水了,那就不是一艘两艘,到时候临时扩编,肯定是来不及的,现在正是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