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奏折拿过来,朱翊钧在上面画了一个圈,按例办理就可以了,交给内阁就行了,该杀就杀,该发配就发配,没什么好说得。

赵廉和徐德的事情自然也没完,既然都到了福建了,那就在沿海扫一遍吧!

凡是通倭的士绅全都抓一下,顺便将福寿膏的事情传出去,到时候自己就能立法了。当然了,这也是治标不治本,主要还是控制源头。

等到自己拿下了东南亚,占领了产地,自己才能够控制福寿膏的交易。

东南的事情也就做到这一步了,想要在继续做,基本上已经不可能了,自己的注意力也应该从这方面转回来,转到一些自己应该关注的点上来。

其他的不说,王用汲该回京了,顺天府的改制该开始了。

公务员的培训就快要完成了,在大兴试行的效果也很好,这一期的公务员马上就该上岗了,自己需要做的就是把他们安排到顺天府。

另外就是第一批公务员的提拔,他们也到了该提拔的时候了。

虽然没到三年,可是自己等不到第三个年头了,需要给他们一条出路,让他们看到希望。不然三年以后,第一批公务员还不一定怎么样。

王用汲回到京城之后,顺天府的商税就该提上日程了。

对于改变商税的税制,朱翊钧暂时不准备做,就按照三十税一来收取。一来三十税一这么多年了,已经深入人心了,贸然改变很容易出问题。

二来初始收税,要考虑那些小商人,如果加税,会使得他们变得举步维艰。

对于现在的朱翊钧来说,收上来商税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那是以后的事情。税改是肯定要改的,但是把收商税和税改结合在一起,那就不合适了。

如果想做到这一点,那一个维持治安,并且巡察街道的衙门就必不可少了。

这个类似后世城管加片警的衙门,事实上大明就有,那就是巡城御史。

巡城御史隶属于都察院,负责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审理诉讼、缉捕盗贼等事,并设有巡城御史公署,称“巡视西城察院”、“巡视北城察院”、“巡视南城察院”等。

各城都设有兵马司,每司又分为二坊。由五城御史督率管理。

这个衙门虽然存在,可是在京城,他们的权力太小,上不了台面,朱翊钧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把巡城御史的地位给抬起来。

到时候由他们负责整肃街道,监察吃拿卡要。

事实上大明征收商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份子钱,无论是顺天府衙门,还是东厂锦衣卫,收份子钱都成了循例了。

倒是街上混混收钱的没多少,在京城这样的地面上做生意的,多少多有点关系。

如果不解决吃拿卡要的问题,商户的压力就很大,一旦自己正收商税,那么就会有人怨声载道。可是解决了吃拿卡要,那他们交税压了就小多了。

或许不可能彻底杜绝,但是至少不像现在这么明目张胆,也不像现在这样光明正大,如果不做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也用不着拿钱去贿赂他们。

拿起笔,朱翊钧开始给自己写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