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有一双天降神手,将七军将士整整齐齐的摆在了这片高原大地之上。

十万男儿,静如山岳!

只有左军和右军的党金毗与郭大封所部的部分军士,在紧张而不紊的忙碌。他们在用土包驾设伏远巨弩的发射塔台。

从天空俯瞰下去,薛绍貌似挺“厚道”的照顾了吐蕃骑兵。因为他是在距离吐蕃大营四五里处停下,这给吐蕃铁骑留下了一个发力冲刺的充足余地。

器弩悉弄已经什么都不想说了,只下了一道命令:杀出去,跟薛绍一拼到底!

大论也好小论也罢,在年轻赞普的尊严面前都已成了摆设。

大批的吐蕃铁骑,踏起滚滚的烟尘冲杀而来。

薛绍的左军和右军迅速调整伏远巨弩的射角,锁定了吐蕃骑兵将会密集出现的战场中央地带。两军刚好形成薛绍最想要的那一种“交叉火力”。

在薛绍看来,将现成的伏远巨弩改造成远程火器,要比新造一批大炮要简单快捷和经济得多。因为大周目前的钢铁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产量和水准,薛绍比谁都清楚。要在这样低下的特质和科技基础上,大批量造出可以配给军队实用的火器,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吐蕃的骑兵来了。

十万男儿,依旧静如山岳岿然不动。

伏远巨弩如同惊雷一般炸响在吐蕃的敌群之中,一朵朵黑云滚滚而起,人仰马翻惨叫震天。

薛绍一扬手,身后的六面大红旗同时挥动。

七军六花阵,提前发动了。

数十里大战场上,十万男儿刀枪并举大声呐喊,有规律的移动和冲杀起来。

吐蕃骑兵的战法只能是一种,直线冲锋。

因为薛绍只给他们留下了四五里面的回旋空间,除非他们现在马上拆掉自己的营房在军寨里里面布列成别的战阵,否则只能像是小股人马成一条直线的,冲向薛绍的七军六花阵。

细节决定成败。

这正是薛绍最精明也最狡猾的地方。他留给了器弩悉弄的骑兵冲刺的余地,但不会让他十几万铁骑同时冲出来。这就逼得器弩悉弄只能是“化整为零”的发出骑兵对七军六花阵发动骑兵冲击。

这感觉就像是,一大瓶矿泉水被揭开了盖子,然后竖直的倒立起来。瓶子里的水再多,也只能以瓶口的大小倒出水来。

这样的打法,吐蕃人的骑兵冲击力优势和人数优势,根本没得发挥。很多吐蕃骑兵还没得来及靠近七军六花阵,就已经被伏远巨弩和从天开而降的箭雨,变作了冤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