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宫明白了。”武则天会意的点点头,“防患于未燃,确实有这个必要。”

“其实这个点子,倒是我大哥自己主动提出来的。”薛绍知道,这句话是一定要说的。不然大哥在武则天心里的形象可就要坏掉了。

武则天笑了,“看来你大哥,倒也颇为醒事——好,本宫会给牧院吩咐下去的。”

“谢太后。”

“对了,本宫正有事情要跟你说。”武则天说罢,从自己的桌案上翻了一翻找出一本奏折递给薛绍,对他道,“日前你针对突厥的献策,本宫在与阁部会商之后最终定夺,直接采取了你的提议派出了使臣前方北方,代表我朝出面调停突厥、奚族与契丹之战的争端。今日本宫刚刚才收到使臣的回书,你先看一看。”

“是。”薛绍拿起奏本细细看了一阵,脸上露出了笑容,“太后,看来我们的计策好像是生效了。”

“是你的计策。”武则天微微一笑,颇为欣慰地说道,“一书一使敌得过千军万马,薛郎,你真了不起!”

“太后过誉了。”薛绍拱了拱手,说道,“虽然突厥暂时撤了兵并且答应派谴使臣来京,接受本朝的居中调停。但是臣以为,他们只是他们暂时的、表面的妥协。甚至有可能,他们是在顺水推舟的使诈。目的就是起到一个麻痹我朝、并让契丹与奚族放松警惕的作用。”

“的确,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武则天道,“那依你之见,该要如何应对?”

薛绍道:“两手准备。一则积极筹备调停议和,催促三部族的使臣尽快来京城。二则,我们北方的云朔州三州军演不能停,务必须提高警惕随时防备突厥发动突然袭击。”

“嗯……”武则天沉吟了片刻,说道:“那么本宫即刻与前方使臣回书催促于他,并让他转告契丹与奚族的首领,不可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如何?”

薛绍道:“太后,臣以为,只要突厥没有犯规在先,我朝还是要保持原有的中立的态度,不能过度的偏袒于奚族与契丹——至少不能,公开的这么做。否则,将会失信于戎狄,给他们煽风点火起兵闹事的借口。”

“……有道理!”武则天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那么等契丹与奚族的使臣来了京城,由你这位夏官尚书代表我朝负责接待,如何?”

“臣遵命。”

“薛子镇国,军事无忧啊!”武则天很是欣慰与放松笑了起来,再道,“本宫还有一件小事要问你。”

“太后请讲?”

“城外的洛水大军演,现在进行得如何了?”武则天问道。

“臣正准备向太后秉报一番。”薛绍说着,就将从姚元崇那里拿来的军报交给了武则天看。

武则天看了一阵,啧啧摇头,“可惜了,可惜了!”

“太后,可惜什么?”

武则天道:“本宫以为,王昱既然能够蒙你青睐临时执掌剑印指挥作战,必有神奇之处。没成想,他居然把仗打成了这样。本宫原本是对他抱有特殊期待的,现在看了这份军报,难免有些失望啊!”

薛绍笑了一笑,说道:“太后,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结果将会如何。上次的大军演臣都已经输得底掉了,最后不是用了一招诈谋把薛楚玉给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