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后且慢!”薛绍突然叫停。

武则天微微好奇,“为何?”

薛绍道:“这个首级,或许还能有些用处。”

武则天摆了摆手示意侍人退下,问道:“有何有处?”

薛绍先把首级放到了一边,说道:“李仙童早年就秘密加入了孟津水枭,在绿林当中颇有影响力。后来突厥叛乱,他为了谋求退路又暗中投靠了突厥谋主元珍。这些事情想必太后都已经知道吧?”

武则天点了点头,“说下去。”

“这一次魏元忠奉命打击水枭,颇有成效。水枭实力大大折损,按理说他们应该躲起来或是逃亡去,借此才能保存实力。”薛绍说道,“但他们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选择了刺杀中宫做鱼死网破之争。这太反常了!”

武则天“咝”的吸了一口气,显然是被薛绍点醒了,“本宫只想着则天门前的乱局,却忽略了这一层——你继续说下去!”

“以臣对元珍和李仙童二人的了解,再仔细的分析和推断,臣以为这一次的行刺,很有可能是突厥再一次南侵的前奏!”薛绍说道。

武则天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起身离座,她开始来回的踱步思考。

片刻之后。

“你的推断,不无道理。或者说,我们应该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武则天说道,“如今李仙童败亡,元珍计划败露大唐岂能不究?如此一来,两国岂不是又要战火连绵了?”

“李仙童是元珍的鹰犬,此次行刺若能成功,对元珍来说就是以小搏大一本万利。”薛绍说道,“就算现在李仙童失败了,元珍也大可以矢口否认说不认识什么李仙童。毕竟,李仙童是唐人而不是突厥人。”

薛绍这话再度提醒到了武则天的,她的眼中都闪过了一道精光,看着那个木匣子说道:“本宫大概明白,你说的用处了。”

薛绍微微一笑,“太后英明!”

“再过两个月,就是突厥部族最重要的诺鲁孜节,相当于中原的春节。”武则天说道,“朝廷正准备派一批使臣携礼前往草原,做节日之慰问促双边之盟好。如今看来,还可以把这颗首级一并给元珍捎去。就说有心怀鬼胎之人诈称是突厥细作在洛阳行刺中宫,以图挑拨离间掀起两国战争。”

薛绍拱手一拜,“如此一来,李仙童的行刺就只是一次纯粹的个人复仇行为。朝野上下不会猜测纷纭人心动荡,军队上下不会激起强烈的邀战情绪。而突厥那边,也会认为我方早已识破他们的计策并且出师无名,从而暂时停止这一次有可能发起的南侵军事计划。”

“妙。”武则天重重的赞叹了一声,“虽然我们都知道突厥狼子野心不可驯服,双边的和平相当的脆弱,但是现在我们太需要和平了。哪怕它是虚假的,暂时的。”

薛绍点了点头,有些话不必说破,现在武则天最希望的就是边关无战事,她才能够放开了手脚解决国内的问题。

“唉……”到这时,武则天才算是真正的长吁了一口气,渐渐的眉开眼笑和颜悦色了,“薛郎,谋国谋军你都是那么的得心应手,真乃是社稷之能臣,朝廷之福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