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双双应诺。武承嗣一脸铁青的定在原地,薛绍面带微笑的随武则天而去。

到了书房里刚刚坐下,武则天给薛绍递上一份东西,“你看看。”

薛绍接过来一看,是一匹白绢,上面用不同的笔迹密密麻麻的写了很多的姓名,还有红指印。

“太后,这是何物?”薛绍一时不解。

武则天平静的道:“这就是武承嗣,今天来的目的。”

“何样的目的?”

武则天说道:“这份绢书,是上百名洛州的仕绅百姓的联名上表,力请本宫正得君位。”

“!!”薛绍不大不小的吃了一惊——这也太早了、太猴急了吧?!

“因为此事,本宫已经厉斥过武承嗣。”武则天平静地说道:“没想到他不死心,再三求见定要再一次的当面陈述。薛绍你说,本宫该要如何回绝于他?”

薛绍心中微微一凛,哪有你这么问客杀鸡的啊?……谁不知道你心里比谁都想早日正得君位,武承嗣明明就是投你所好,只是时机没有把握恰当——我该如何回话呢?

思索了片刻之后,薛绍说道:“太后,此事现在不宜声张扩大。不如暂时按下不提,只对那些上表之人私下打赏一番,并劝说他们以后不可再行此事。”

听到这个回答,武则天的脸上泛现出了一丝笑容,可谓意味深长。

“就依你说的办吧!”

薛绍轻吁了一口气,还行!

“说吧,你有什么事?”武则天问道。

薛绍便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计划案”拿了出来,并口头简述了一下,重建立讲武院的事情。

“本宫不由得想起先帝在世之日创办讲武院的初衷,是为大唐培养更多的将才。现在的讲武院,的确是有些荒废了。”武则天接过了奏折仔细的看,一边看一边说道:“听你的意思,是想把讲武院办成国子监那样的高等学府,从此佣有独立的权力和职责?”

“对。”薛绍答道:“大唐历来尚武,层不出穷的将才是我们威服四海的保障。但是一直以来,我们的将军都是自学成才或是得自家传,还有很多的人才埋没在乡野之间不为人知。臣就是希望讲武院能够成为一个固定的独立的国家机构,能够稳定的、高效的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军事人才。”

“听起来,很不错。”武则天仍在认真仔细的看薛绍的奏书,说道:“照你所言,光是依靠学府培养好像还不够,还得创立一套如同科举的考试,才能更多的汲收散落在民间的军武人才了?”

“臣正有此意。”薛绍说道,“有科举,为何就不能有武举呢?文可安邦武能定国,文武并举方是盛世之道!”